堅信轉作風不會一陣風
本報專訪
以千字脫稿發言吁新會風獲得13次掌聲的全國政協委員蔡玲:
8分鐘,13次掌聲,近千字的脫稿發言,用大白話道出了老百姓長期關心的基層接待問題,並切實提出領導率先垂范,將“八項規定”寫入黨紀法規等建議,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蔡玲近日成了媒體眼中的“明星委員”。昨日,蔡玲在民建界別政協委員駐地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蔡玲接受本報專訪。
文圖/記者劉蕤紅、王鶴、李穎、賀涵甫
談千字發言:
用百姓的話反映百姓心聲
談起她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那篇深入人心的千字發言,蔡玲說:“公務接待是我們都很熟悉,老百姓反映也相當強烈的一個問題,我想通過政協會議把老百姓的聲音傳達出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幾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能喝半斤喝八兩,這樣的干部要培養”成了黑色幽默﹔要消除“四菜一湯,項目泡湯”、“不宴請,不迎送,心裡不踏實”的潛規則……蔡玲的大會發言用生動形象的大白話道出了最真實的現狀,提出了最深層的疑慮,也提出了極具操作性的建議。
准備這篇千字發言用了多長時間?蔡玲笑著說,下筆的過程很快,但是寫這篇發言的初衷,卻是從去年12月4日“八項規定”出台就有了。“那天我算了一下,‘八項規定’出台離發言剛好96天,到政協閉幕則剛好一百天,真的很巧!”
“我想‘八項規定’的出台,大家都是精神為之一振的!毫不夸張地說,這確實深得人心!”蔡玲說,“老百姓對作風的長期轉變有期盼,所以,我把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反映群眾的心聲並提出想法和建議。”
談轉變作風:
關鍵是看如何抓落實
那麼,轉作風能否很好地貫徹下去?會不會有些人還在觀望,想等風聲過了再說,從而使“轉作風”成為“一陣風”?對此,蔡玲表示,不排除現在有人在擔心,也有人在觀望,但是,大多數“地方官員也不願天天去吃去喝,因為這樣,對他們的身體也不好啊”!
蔡玲認為,要使“轉作風”不成為“一陣風”,關鍵是下一步要怎麼落實。她在發言中提出了“各級領導率先垂范”、“加強制度保障建設”、“把長期監督落在實處”、“完善干部選拔激勵機制”等具體建議。這些都是避免“八項規定”一陣風的解決之道,也是建立在長期調研的基礎上的。
作為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京外調研,調研地點包括六盤山、武陵山、大別山等邊遠的貧困山區。“調研是真正的深入基層,要聽老百姓的聲音,要讓建言獻策符合實際,不能走馬觀花。”蔡玲說。
談監督落實:
世上最怕“認真”二字
蔡玲在發言中提到,“八項規定”要落地生根必須靠切實有效的監督,民間流傳一句話——“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蔡玲認為,隻有依靠黨內監督、法律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人大和政協監督、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監督等,各種監督方式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地防止和遏制“中央強調抓一下,強調過后放一下,出了問題緊一下,形勢好了鬆一下”的一陣風現象。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我堅信,有各級領導的率先垂范,特別是中央領導的巨大示范作用,這次轉作風一定不會成為一陣風!”訪談最后,蔡玲充滿信心地對記者說。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