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兩會代表委員的發言,一個強烈的感受就是,講有研究的話,才能抓住實情、反映民意、找到出路。
講有研究的話,先得樹立問題意識。問題是改進工作的著力點,能否看准問題、找到問題出口,是一種能力。在分組審議預算報告時,“行政機關公共經費是否過高”、“機場建設費算不算政府基金收入”、“國企利潤投向社保的比例是否太低”,這些有分量的問題,離不開事前的調查研究,離不開針對症結、痛點的深入思考。
任何研究隻有“吹糠見米”,才能去粗取精、直達事物本真。針對社會關注的人口紅利問題,有委員從專業角度分析勞動力增速逐步放緩的原因,指出人口增長對經濟貢獻也將逐步下降,一定要加快經濟轉型,否則沒有出路。看清本質、抓住要害,就必須心思篤定下來做研究,絕不能浮光掠影、蜻蜓點水,甚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講有研究的話,還需要有所取舍。代表委員的發言無需“穿靴戴帽”,不妨一上來就撈“干”的說。陳言務去既體現說者的水平,也是對聽眾的尊重,更體現責任的自覺。有話則長、無話則免,才有更多時間精力謀劃國是、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