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次性用品說“不”--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向一次性用品說“不”

2013年02月28日05:29        手機看新聞

  向一次性用品說“不”

  一些酒店為客人准備了可重復使用的洗漱用品。圖為河北邢台辰光商務酒店服務員正在擺放房間可重復使用的用品。

  陳 雷攝

  本報“一次性用品退出酒店業為何難”系列報道刊發后,編輯部接到各界人士的反饋,呼吁一次性用品退出酒店業,減少資源浪費,保護生態環境——

  自覺拒用“一次性用品”

  不知從何時起,使用一次性用品成為一種衛生時尚。生活中一次性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飯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牙刷等。這種消費方式給消費者帶來了方便、快捷的同時,它確實存在過度浪費資源的一面,並且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和污染。

  據有關報道,牙膏、香皂是酒店裡浪費最嚴重的一次性物品,這些換下來的“一次性用品”大多以塑料為原料,被填埋后,很難在土壤中被降解,成為城市中的新污染源。看似不起眼的一件件一次性的用品,對資源的浪費與破壞程度足以讓人觸目驚心。

  建設節約型社會,取消或減少一次性用品是大勢所趨。在這方面,不但要靠國家加大政策力度,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護我國有限的資源,更要在全社會營造節約資源的氛圍,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樹立資源有限的觀念,從自覺拒用一次性用品做起,真正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落到實處。

  (天津市河北區王串場六號路 李滿池)

  厲行節約就應限用

  在“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倡議下,“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下的浪費”等大宗浪費現象確實有所減少。但是節儉不分單體的大小,以廉價和便捷為特征的單體一次性用品卻還在大行其道,在餐飲酒店業消費中表現尤為明顯。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是以增加塑料等不可降解的“環保天敵”和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歸根到底是對我們生活環境的戕害,長遠來看實為最大的浪費,所以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就是在厲行節約。

  落實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入住酒店我們可以自帶洗漱用品,買菜我們用可循環使用的布袋子等……這樣不僅節約了生活小物件,更減輕我們共同生存環境的負載量。同時,國家要通過立法,減少一次性產品的生產量,比如對一次性筷子的生產進行限量等,對研發和普及環保替代品的商家給予獎勵。

  (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 徐張贏)

  低碳生活 你我有責

  2月23日起,《經濟日報》在重要版面上連續刊登“一次性用品退出酒店業為何難”系列報道。筆者認為,這組報道非常及時,也十分必要。這組報道小中見大,切合了當前貫徹落實中央“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要求,有利於在全社會倡導節約環保、低碳生活的理念。

  現在,人們比任何時候都渴望藍天碧水,鳥語花香。但很少有人會捫心自問,我們能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做些什麼?這組報道就恰好回答了這個問題:保護環境,你我有責﹔節儉之風,需重細節。

  賓館酒店是社會的窗口行業,關於“一次性用品退出酒店業”,山東幾年前就開展了綠色旅游飯店創建活動,倡導“綠色客房”、“綠色餐飲”,減少客房一次性用品使用,提醒客人節約用電、節約用水。2011年6月開始,山東省又率先出台規定,全省境內的賓館酒店行業全部取消免費提供一次性日用品。目前來看,取得的效果十分明顯。

  此外,筆者還有個建議。目前,賓館酒店每天的水資源消費量很大,在這組報道之后,《經濟日報》能否繼續關注一下賓館酒店的水資源浪費問題?

  (山東省旅游局副局長 周嘉祿)

  用經濟杠杆減少一次性消費品

  從經濟學角度看,一次性消費品是一次性折舊完畢的特殊物品。筆者建議可以利用經濟杠杆來減少一次性用品。

  首先,可以有償使用一次性用品。我國酒店業若能實行牙膏、牙刷、梳子、香皂等一次性用品有償使用制度,則會督促客人自帶這些隨身用品,從而提高廣大消費者環保意識。

  其次,可以採取獎勵的方式,鼓勵客人加入環保行動中來。如酒店可為客人提供免費早餐,饋贈水果,或是給予紀念品等方式,來號召消費者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作為對客人環保行為的獎勵。鼓勵酒店採取提供報紙、免費洗衣等替代措施,引導消費者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

  再次,提高酒店用品的准入門檻,促使企業轉型升級。許多酒店的一次性用品由於價格低廉,產品質量難以保証。因此,必須盡快出台相關標准,提高酒店用品的准入門檻,這樣才會促使企業尋找環保的代替原料,從而減少污染。

  (北京市前門東大街 任國征)

  您會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嗎?

  本報記者 陶瑞鋼 中國經濟網記者 鄧 浩

  出門在外,使用酒店裡免費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包括洗發液、沐浴液、拖鞋、牙刷、牙膏、梳子,俗稱“六小件”)已成為國內消費者的習慣,而這些用品通常還沒用完就被扔掉。酒店到底該不該提供免費一次性用品?經濟日報法人微博、中國經濟網法人微博就此問題發起了投票調查。

  ●支持者:養成好習慣,從自己做起

  @吹水的駱駝:第一不環保,第二不衛生,倡議大家都不用。

  @星球情報速遞:我習慣了帶洗漱用具,下一次出行,計劃把睡衣都帶上!

  @媒體人劉江:我覺得關鍵是養成習慣,不提供肯定會不方便,但不分情況的任意提供,確實浪費嚴重。

  @丹蛋面:酒店提供的洗澡用品基本不用,因為質量較差,洗發水浴液牙膏基本不出沫子。偶爾用香皂洗洗襪子。建議酒店要麼別提供,要提供就提供點質量好點的。

  @A文文:環保其實很簡單,很多身邊的事情就可以做:拒絕一次性用品,拒絕瓶裝飲料﹔少開車,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多步行,多走樓梯﹔紙張用2面﹔吃飯不浪費,盡量一水多用﹔不用的電源,都徹底關掉﹔多運動,少用電腦。

  @永不再來1998:愛護地球,珍惜資源。拒絕白色污染,拒絕一次性用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其實,這不過是舉手之勞。

  ●反對者:一刀切行不通

  @_pigboss_:酒店可以提供,沒說客人必須用吧,國內酒店的一次性用品也可重復使用,還能應急,挺好。

  @吳少炳:一次性用品方便客人,如果退出,這房價又該怎樣算?

  @愛喝咖啡的喵喵:雖然多數時候不會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覺得衛生沒有保障,但是難免會有倉促入住的情況,這時一次性用品就會派上用場。酒店還是應該提供一次性用品,關鍵是提高大家的覺悟,自覺不用,留給他人。

  ●建議:有償消費 鼓勵自帶

  @潔少的花花世界:理智消費,抵制浪費性消費,實現綠色出行,出門減少乘車或搭公交,綠色生活,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比如紙杯、一次性塑料袋等,沒有使用就沒有污染。

  @郝鴻波:酒店一次性用品應做成可降解的產品,應該像“限塑令”之后的塑料袋一樣,有償消費,厲行節約!

  @劉艷霞_Iris:讓環保者受益,比如一次性用品不用的話,收房費時扣除。讓需要的人能方便獲得,比如急用時也可在酒店比較方便購買。酒店和顧客雙方都有義務為環保多做點事兒。

  @東方雪:酒店一次性洗漱用品可用由玉米澱粉制成的可降解生物材料制造,外包裝使用大豆油墨印刷,集生態、環保、創意、責任於一體。

  @路娃娃:我建議酒店可以鼓勵顧客自帶家居用品,比如拖鞋、洗漱用品。因為一次性的實在太浪費了,特別是牙刷、梳子、拖鞋。

  @陽光下的芽兒:建議提供有償日常用品,那些連包裝都沒拆開的都被扔掉了,真的很浪費。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