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並購A123的價值所在--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萬向並購A123的價值所在

2013年02月04日02:29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萬向循序漸進的海外並購思維、以及其海外並購的戰略連貫性,對於慣於“蛇吞象”式海外並購但往往失敗的我國企業界,則更值得引起警示和反思。

  昨天,有投行人士發出“中國萬向公司2.57億購買美國電池公司A123值不值”的疑問,其表示,A123的軍工相關的業務賣給了美國公司Navitas System,后者隻支付225萬美元,並從A123帶走了40多名主要研發人員。“不知道留給萬向的還有多少有價值的東西。”

  值不值?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相信企業自己的感受更深刻,而外界難以做出准確判斷的。

  不過如果我們跳出對並購結局的先驗論斷,而回顧這起一波三折並購案的博弈過程,就會發現,對於海外並購和海外市場拓展頻頻受挫的我國企業界,萬向這一並購案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在涉及我國對美國高新產業並購或市場拓展時,美國相關部門屢屢以“國家安全”為由,進行變相阻撓。去年9月發生的奧巴馬禁止三一集團關聯企業對美國風電場項目的並購以及去年10月發生的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對華為和中興的調查報告,即是美國對高新產業實施“自我保護”的典型案例。

  同樣,在萬向針對A123並購案逾半年之久的推進中,亦遭受到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美國戰略材料顧問委員會的屢次阻撓,最終,萬向通過剝離軍工和政府業務予以規避,針對美國民意對中國資本的敏感,萬向通過成立獨立信托機構進行曲線並購。

  回顧萬向的海外並購史,我們還會發現,萬向海外並購的成功,不僅體現在靈活變通的並購手法上,更體現在循序漸進的並購思維上。

  與國內企業動輒進行“蛇吞象”的海外並購不同,萬向近20年的海外並購史,堪稱穩扎穩打。從1996年在美國並購第一家工廠開始,萬向迄今在美國已有28個制造基地、美國員工已達6500名之多。而在這個過程中,萬向在美國市場的並購案,其並購金額亦逐漸從初始時的數百萬美元,逐漸上升到當下的數千萬美元、數億美元。

  正是這種循序漸進的並購思維,使得萬向得以通過前期的小規模並購,積累海外並購經驗、並熟悉當地政經民情,為其后的大規模並購降低系統風險——與之相比,TCL、龐大汽貿等企業在海外並購經驗缺乏之下,即啟動大規模海外並購,並最終導致巨額虧損,萬向循序漸進的海外並購思維顯然值得借鑒。

  除此之外,萬向海外並購的戰略連貫性,亦不可忽視。在並購A123之前,萬向已與美國電池制造商Ener1公司,合資建立了3億美元的全自動化電芯及電池系統生產基地﹔去年2月,萬向投資1億美元與美國史密斯電動車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

  就當下而言,萬向的並購手法,顯然值得海外並購屢受政策阻礙的我國企業界借鑒,而萬向循序漸進的海外並購思維、以及其海外並購的戰略連貫性,對於慣於“蛇吞象”式海外並購但往往失敗的我國企業界,則更值得引起警示和反思的。

  □楊國英(財經評論人)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