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質疑都是對政府進步的一種促進
新華網鄭州2月3日電(記者 李亞楠)連霍高速義昌大橋垮塌事故現場搜救工作基本結束,但由此引發的各種討論仍在持續。政府和網友之間保持著我們熟悉的輿論態勢:任你百般解釋,我自不會相信。不可否認,不少網友是情緒化、習慣性的質疑,帶有一定的成見,但政府無需感到委屈,也不必加以苛責,因為每一次質疑都是對政府進步的一種促進。
一車爆竹真能炸塌大橋?鋼筋為何那麼細?大橋質量是否有問題?這是網友關注最多的幾個疑問,政府部門和相關專家也給予了解釋。然而,網友卻仍然給予了幾乎一邊倒的“拍磚”,這種情形在以往政府對諸多類似事件的回應中,曾反復上演。
“拍磚”多,不代表結論一定錯誤,“鮮花”多,也不代表結論一定正確。具體到此次事故,爆破問題和橋梁構造問題都是相對專業的領域,要搞清其中的是非曲直,需要專業素養。目前,網上真正從專業角度進行的質疑並不多,多數網友的質疑基於在專業領域未必准確的生活經驗和影視劇情節,有的還夾雜著不少個人情緒和對政府、對專家的成見。對於這種未必科學、合理的質疑,應該怎麼看待和應對,考驗著政府的執政智慧。
對政府來說,當務之急,不是去抱怨網友質疑的不專業和情緒化,而是以求實負責的態度,拿出經得起各方檢驗的事故調查報告,不隱瞞、不拖延、不護短、不敷衍,若確有質量問題,要嚴厲追責,絕不姑息。若沒有質量問題,也應拿出令人信服的証據,耐心向公眾解釋清楚。
長遠來看,還應該反思為何在此類事故調查中往往存在“政府信的,網友就不信﹔政府不信的,網友就信”這種現象,是否能引入更具公信力的第三方介入調查,避免自查自說式的事故調查模式。對網友來說,耐心聽一聽相關領域專家的解釋和說明,也會增加一些科學素養,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專業問題,少一些情緒化的“質疑”。
我們希望,從此次事故開始,每一次回應都成為一次專業知識的普及。切莫讓倉促的回應和粗糙的調查,加深網友和政府間本就存在的誠信鴻溝。讓越來越多公開、專業、詳盡、公正的回應和調查,逐步終結長期存在的不信任情緒的傳導,最終營造一種網友和政府良性互動的輿論環境。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