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1日電(記者 段欣毅 李澤)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出版社今日在京聯合召開《改革紅利——十八大后轉型與改革的五大趨勢》(簡稱“《改革紅利》”)新書發布會。這部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2013年年度研究報告為藍本的改革論著指出,我國未來改革的關鍵在於抓住國內需求潛力的最大戰略機遇,以改革的最大紅利,釋放人口城鎮化的最大潛力。
《改革紅利》一書提出未來中國5至10年有5大改革趨勢:一是進一步刺激消費,將居民最終消費率提高到60%以上﹔二是打破等級制城鎮管理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農民工市民化,人口城鎮化﹔三是通過收入分配改革與基本公共服務在全國實現6億中等收入群體﹔四是打破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五是以“放權,分權,限權”為重點,加快推進政府機構公開化。
據《改革紅利》主編、中改院院長遲福林介紹,中改院每年都推出中國改革年度研究報告,選擇“改革紅利”作為2013年改革研究報告的主題,就是力圖從消費主導、人口城鎮化、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市場導向改革、政府轉型與改革等五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服務於改革政策決策,服務於改革研究。
遲福林認為,未來5∼10年的轉型改革,有三點重要判斷:第一,我們擁有巨大的內需紅利與城鎮化紅利,但這些紅利的釋放都取決於改革紅利的釋放,取決於體制機制創新的進程。第二,要通過改革紅利釋放發展潛力,關鍵是盡快實現前述五個方面轉型改革的實質性突破。第三,把政府改革作為頂層設計的關鍵,明確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盡快實現轉型改革的新突破。由此才能使改革跑贏危機,才能真正抓住戰略機遇。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改革紅利》一書總體上看提出了未來5-10年改革的路線圖。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表示,《改革紅利》堅持了改革研究的“問題導向”,較好把握了轉型與改革的客觀趨勢和主要矛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鬆研究員指出,《改革紅利》突出了改革這條主線,涵蓋了五大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建設性的改革路徑。對凝聚改革共識,營造改革氛圍,形成建設性改革方案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