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家
如果像許多國家那樣,房子越多稅率越高,1億元的豪宅,每年交稅700萬,每個月交60多萬。在這種稅收下,若像房姐那樣囤房,估計交稅就能交得她破產,她肯定不願意買那麼多房子。
41套房產,9666.6平米,“房姐”龔愛愛在京房產確切數字的披露,猶如投下一顆“震撼彈”。當許多“北漂”還在為方寸棲息之地而奮斗、許多北京戶籍人口家庭還在為孩子的婚房而發愁時,房姐龔愛愛一人的部分房產,卻堪比上百家庭的總和,這叫人情何以堪。
公眾最關心的,無疑是龔愛愛購買這些房產的錢,來源是否合法,有關部門應全面追查,給公眾一個結論。與此同時,人們更需關注“房姐”產生的土壤。正是在這個土壤裡,真正深究下去,恐怕還隱藏著更多的“龔愛愛”。
“房姐”產生的土壤,一方面是財富產生的機制。轉型時期,由於相關體制的不完善,財富形成與積聚呈現出其某些獨特之處。例如,資源要素名義上歸全民所有,但實質上其收益權卻被少數人分享。如果公共資源被個別部門、地方甚至行業等少數人佔有,必然帶來嚴重的社會不公。
“房姐”的起家之處,就與公共資源的合理收益機制嚴重缺失直接相關。要合法地獲得北京9666.6平米的房產,作為一般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龔愛愛的途徑就是在與公共資源收益分享中獲得超額的收益。
根據相關報道,龔愛愛的一部分財富,是伴隨著神木這座城市的財富一起擴張的。全球能源格局變化下的神木,其擁有的煤炭資源成為黑黃金。而龔愛愛上任副行長的時間,與其兄弟龔子勝開始斥巨資控股大砭窯煤礦的時間一致。煤炭價格的快速上漲帶來的巨額收益,不能通過有效的機制轉化為全民財富,而是富裕了房姐這樣一群人。這樣的財富積聚,不僅很難獲得道義上的正義﹔而且很容易形成體制機制性腐敗。
“房姐”龔愛愛產生的體制土壤,另一方面是房產稅的缺位。退一步,即便龔愛愛的收入完全合法,其在北京購買房產也完全合法,但房產稅的缺失,客觀上擴大了貧富分化。在快速增長的北京房地產市場上,龔愛愛的房產投資無疑享受了巨大的收益。但房產稅的缺失,使其房產持有成本幾乎為零,無疑鼓勵了大量富人投資於房地產,客觀上又拉升了一個區域的房價。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採取行政式的調控方式,恐怕也很難阻止房產的投資涌入。如果真像許多國家那樣,房子越多稅率越高,甚至到別墅收7%,1億元的豪宅,每年要交稅700萬,每個月交60多萬。在這種稅收制度下,若像房姐那樣大量囤房,估計交稅就能交得她破產,她肯定不願意買那麼多房子。
“房姐”產生的體制土壤,還有其他,比如不公開透明的財產制度等。要消除“房姐”現象,關鍵不在於對她這個人如何處理,關鍵在於如何盡快消除這一現象產生的體制根源。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十八大提出的盡快完善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共享機制,是消除“房姐”現象的關鍵。其基本目標就是,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資源,其收益不能由少數人所享受﹔相當多的專家也建議,盡快在試點的基礎上推廣房產稅,使一個擁有近萬平米房產的人,在享受到城鎮化益處的同時,也支付相應的稅收,體現公平與正義。
□匡賢明(學者)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