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19日開始,全國31個省份兩會陸續召開,目前已接近尾聲。隨著31份政府工作報告的出爐,各省份2012年的經濟“成績單”和2013年的“軍令狀”亦公之於眾。
新京報記者梳理31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發現,今年貴州以14%的GDP增速預期目標“領跑”全國,上海以7.5%的增速預期目標“墊底”,全國延續“西高東低”的格局,24個省份的GDP增速目標設定在2位數以上。
天津增速13.8%“奪冠”
國家統計局的“國家年報”顯示,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519322億元,首次突破5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8%,已達到並略微高出7.5%的增長預期目標。
新京報記者梳理剛剛出爐的31個省份政府工作報告發現,31個省份中,去年GDP保持2位數增長的有24個。其中,天津增速最快,高達13.8%,其次是貴州和重慶,均為13.6%,雲南、甘肅為13%。另有陝西、四川等8個省份的GDP增速在12%以上。
其余11個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省份分別是內蒙古、福建、廣西、湖北、湖南、江西、廣東、江蘇、河南、山西和黑龍江。
未能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省份中,不乏經濟發達地區,如山東、浙江,分別為9.8%、8%。北京和上海的GDP增速排名最為靠后,分別為7.7%、7.5%。
GDP總量粵蘇魯居前三
雖然廣東、江蘇等東部沿海省份的GDP增速落后於中西部地區,但它們憑借龐大的GDP總量“正名”了自己的經濟大省地位。
新京報記者統計發現,除黑龍江尚未通報去年GDP總量,其余30個地區中,GDP總量排名前五的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
廣東以GDP總量5.7萬億元的成績,連續24年位居全國首位,但與“亞軍”江蘇的差距正在縮小。去年,江蘇和山東的經濟總量均首次突破5萬億大關,分別達到54058.2億元、50013.2億元。上述三省份構成了“5萬億俱樂部”。
河南去年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與浙江並肩盤踞“第二梯隊”的“三萬億陣營”。經濟總量過2萬億的“第三梯隊”地區共6個,河北、遼寧、四川、湖北、上海、湖南。
經濟總量過億的“第四梯隊”地區的數量是最多的,達12個,包括福建、北京、安徽、內蒙古、陝西、廣西、江西、天津、山西、吉林、重慶、雲南。其中,雲南是首次突破1萬億元,也是中國萬億GDP俱樂部的第24個成員。新疆、貴州、甘肅、海南、寧夏、青海、西藏等7個省份,經濟總量仍未超過1萬億元。
江蘇追得緊廣東壓力大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江蘇兩省競爭趨於白熱化還在今年廣東兩會上引發熱議。
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分組討論中曾表示,江蘇去年經濟總量已達到廣東前年的水平,“這個差距隻有一年。”
1月28日當選廣東省政協主席的朱明國此前在小組討論上亦表示,廣東要增強危機感,要有憂患意識,要有被不斷追趕、被甩為老二老三的危機感。“我們一旦被超過,人的心態最難調整,我們當了24年的老大,萬一被別人超過,那會變成什麼樣的心態?”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准,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相當於發達國家水平。此前,中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省級地區,隻有上海、北京、天津三市。去年新增3成員:江蘇,浙江,內蒙古。而經濟總量“排頭兵”廣東在人均GDP上成績一般,去年為8550美元。
GDP增速目標“西高東低”
跟去年GDP增速“西高東低”相同,各省份設定的今年GDP增速目標,同樣呈現出“西高東低”的特征。
經濟總量前五名中,隻有江蘇和河南將今年的GDP增速目標設定為10%,跟去年增速大致相當﹔廣東和浙江今年GDP增速目標均為8%,山東和遼寧的預計目標為9.5%。
京滬兩地更“保守”,北京的GDP增速目標為8%,略高於去年的7.7%﹔上海為7.5%,跟去年持平,這也是今年GDP增速目標最低的地區。去年GDP增速9.6%的河北,今年目標是9%。其他24個省份,今年GDP增速目標都設定在2位數以上。
去年GDP增速達13.6%、排名第二的貴州,今年GDP增速目標為14%,位居全國第一﹔陝西以12.5%的增速目標,排名第二﹔雲南、青海等9個省份並列排在第三位,增速目標是12%,廣西、四川等5個省份增速目標設定為11%,還有8個省份將目標設定為10%。
■ 專家點評
發達地區產業升級增速放緩
對於上述去年經濟表現,經濟學家、國務院特邀監察員梁小民表示,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正處於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階段,比如廣東正處於“騰籠換鳥”轉型期,經濟發展重點在於產業升級,也就是轉移一般制作業,優先發展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因此,GDP增速會放緩,落后於經濟總量基數偏低的中西部地區。
雖然從數據上來看,中國已有6個省份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但梁小民認為,單純的人均GDP數據不代表真正的經濟發展水平。比如內蒙古,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數量少。
至於其他5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省份,比如上海、北京等地區,交通擁堵、人口膨脹等“大城市病”不斷顯現,距離宜居的發達國家水平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專家認為,如果今年24個省份的GDP增速能夠達到預期目標,那麼在外需疲軟、內需及擴大消費未見明顯改觀的大背景下,今年中國經濟仍能保持7%以上的增長水平。但梁小民提醒說,考核經濟發展水平,應考察GDP增長質量。比如經濟增長是否依賴基礎設施等投資拉動?
19省份居民收入增幅“跑贏”GDP
去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實際增長9.6%。
據統計,31個省區市中,人均收入增長水平超過GDP增速的多達19個,佔比達61%。
新疆城鎮居民人均增收最快
去年,新疆GDP增速與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差距最大,GDP增速12%,收入增速高達17%。其他如江蘇、河北、山西、貴州、湖北等地,居民增收也大幅跑贏GDP。收入增速低於GDP的有12個省份。
對於今年的預期收入,13個省份提出高於或力爭高於經濟增幅,15個省份提出同步的目標。
不過,北京、天津、河南提出的預期收入增幅低於GDP漲幅。北京去年GDP增速7.7%,居民增收7.3%,今年GDP增速設定在8%,預期居民增收7.5%﹔天津去年GDP增速高達13.8%,全國第一,人均收入增幅為10.1%,今年GDP增速預期為12%,人均收入增長為10%。
上海居民收入最高北京其次
從去年城鎮居民收入來看,上海、北京居前,分別為40188元、36469元。浙江、廣東緊隨其后,分別為34550元、30226.71元。
人均收入介於2.5萬至3萬元的地區共計4個:江蘇、天津、福建、山東。
人均收入介於2萬元至2.5萬元之間的地區最多,達16個。
邊遠和西部地區,人均收入仍不到2萬元,如新疆、青海、黑龍江、甘肅等。
■ 專家觀點
增收與GDP增長是“相對同步”
針對居民增收低於GDP現象,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解釋說,在GDP經濟總量中,政府、企業、個人三者的分配佔比,是此消彼長的關系,隻能實現相對同步。
趙弘認為,目前部分地方政府還要承擔一些可以由企事業單位承擔的社會服務職能﹔一些企業升級轉型,科技研發等﹔這些都會佔掉一部分經濟總量。今后,隨著改革的深入,政府職能的逐漸轉換,事業單位逐漸推向市場,GDP有望更多流向企業、居民收入。“所以,就現階段而言,一個地區的GDP增速與收入漲幅隻要不是差距過大,比如形成倒增長(GDP正增長而收入負增長),那麼二者幾個點的差距,是合理的。”。
■ 兩會新風
江西政協閉幕會25分鐘
作為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后召開的首次省級重要會議,31個省份兩會均體現了“轉變文風、會風、作風”的新氣象。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但各地不約而同做了相同的“減法”:不擺花,不挂彩旗,不鋪紅地毯,取消茶歇、夜宵、洗漱包,不發紀念品,不設警車開道,禁止宴請﹔壓縮政府工作報告篇幅,減少簡報期數以及其中的“套話”。
據媒體報道,江西政協“開幕大會僅用了47分鐘”,從8時30分開始,到9時17分結束,比預定議程縮短近半個小時﹔閉幕大會隻用了25分鐘,創下歷屆省政協閉幕大會最短的紀錄,當選江西政協主席的黃躍金的講話隻有約2400字。
青海省的政府工作報告隻有1.2萬字,初步統計是本次省級兩會中最短的政府工作報告之一。
但青海省的人大代表們都認為,這份報告“沒有穿靴戴帽的話,報告直奔主題。既總結了五年全省工作,又安排了未來五年大政方針,如此重要的內容,一萬兩千多字就概括清楚了”。
■ 兩會看點
“美麗”寫入發展藍圖
自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發展目標之后,作為“美麗中國”的一部分,本次地方兩會上,多地也將“美麗”作為城鎮規劃和生態保護的目標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北京提出“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城市”,湖南也明確指出建設“美麗湖南”要天藍、地綠、水淨﹔浙江首次將“美麗浙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河南的報告裡也第一次提出打造“美麗中原”﹔煤炭大省山西提出改善生態的“美麗山西”目標,寧夏也提出“美麗寧夏”,重慶提出“美麗重慶”目標,廣西不僅提出“美麗廣西”還首次將“廣西夢”寫入報告。
各地強調“實干”精神
十八大之后,“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多次被中央高層強調。在此背景下,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改進工作作風,提倡“實干”精神也成為各地對於未來五年政府工作的要求。
西藏自治區主席白瑪赤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及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時強調,“堅決杜絕浮在上面、空喊口號、坐而論道”。“察實情、講實話、鼓實勁、出實招、干實事”,報告連用5個“實”字,為今后五年實干興藏定下基調。
江蘇省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崇尚實干,力戒空談,言必信、行必果。對確定的目標、制定的政策、部署的任務,一抓到底,務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