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31日電(記者 任沁沁 王建華 熊琳)執政的中國共產黨1月起在全國范圍內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運動。它被社會輿論形象地稱為反對“舌尖上的浪費”。
分析人士說,佔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發起這場反對浪費運動的影響不僅限於國內,它還將會溢出國門,惠及世界的糧食安全保障。
中國共產黨曾經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上世紀五十年代發起過大規模的反浪費運動。當時的中國尚國力衰微、食物匱乏,讓人民填飽肚子是個十足的“天大問題”。
據中國農業大學2007年至2008年的一項調查估算,中國每年僅餐飲浪費的食物蛋白質就達800萬噸,相當於2.6億人一年所需﹔浪費脂肪300萬噸,相當於1.3億人一年所需。
如果均折合成糧食計算,中國人每年餐飲浪費的糧食約達500億公斤,而如果以每人每年400公斤口糧計算,它足夠1.25億人一年食用。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新華社的一份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中共中央辦公廳1月20日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充分認識狠剎浪費之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採取有力措施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
“吃飯問題”曾經長期困擾人口眾多的中國。當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糧食安全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它必須主要依靠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佔世界22%的人口。
中國剛剛實現了連續九年糧食增產,2012年糧食總產量達創紀錄的近5.9億噸。
然而,由於人民群眾生活需求水平的不斷提升,中國的糧食供求總量愈趨緊張,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幾乎所有的糧油品種都有從國際市場進口的狀況,其中尤以大豆和玉米為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1月29日說,如按每人每年400公斤口糧折合計算,去年的糧油作物進口量相當於養活了1.9億人。
根據中國政府發表的《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在正常情況下,中國的糧食自給率不低於95%,淨進口量不超過國內消費量的5%。中共十八大報告也強調指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鳳田說:“如果中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運動取得足夠成效,那麼中國每年則至少不用進口折合1億人口糧的糧油產品。”
“這對於世界的糧食生產供給來說,是一個巨大利好。”他說。
中國掀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運動后不久,聯合國糧農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其合作伙伴,1月22日也啟動了一項旨在減少每年多達13億噸糧食浪費的全球運動,它專門針對消費者、零售商和酒店業的糧食浪費現象。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在糧食生產和消費環節損失和浪費的糧食約佔全球糧食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在工業化國家,每年約3億噸的糧食被浪費,超過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糧食總產量,足以養活世界上大約8.7億飢餓人口。
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表示,糧食浪費無論在經濟層面,還是在環境或道德層面,都是沒有道理的。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