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報:“過年不回家”的無奈與渴望--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人民公安報:“過年不回家”的無奈與渴望

2013年01月31日18:16        手機看新聞

  “今年回家過年嗎?”這幾天,不止一次的聽到這句問候語。親友相聚,是大家從年頭盼到年尾的事情。但是,在一些人積極地張羅回家的火車票時,有調查顯示,卻有33%的受訪者稱“今年過年不回老家”。

  春節,深藏著中國人深厚的文化情結。因此,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也成了不少人內心最深層次的情感需求。但如此眾多的“過年不回家”,恐怕不只是一次簡單的選擇,還有很多復雜而糾結的無奈。

  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割斷了鄉愁和親情。“問世間票為何物?隻叫歸鄉人生死相許。”這是網友對火車買票難的戲謔。排長隊、熬通宵,電話訂票……使出渾身解數,也不一定能如願買到回家的車票。再加上回家的路途遙遠,而放假的時間又這麼短。於是,很多人放棄了“回歸”,留守在異鄉過年。雖有41%不回老家的打工者表示,過年錢多,還是願意留在企業上班。但事實上,春節加班對很多人來說是痛苦的。因為絕大多數的人不是不願意回家過年,而是“車票太難買”、“回一趟老家成本太高”和“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家”。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所有在外打拼者年終的願望。但是,春節將至,卻有33%的人“過年不回家”,個中辛酸自知。從《常回家看看》到《今年春節不回家》,“春節主旋律”變化的背后,是否有更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反思呢?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回家過年變得如此艱難?現實中,越來越多的GDP由外來人員創造,越來越多的新生代農民工想在城市“把根留住”。但很多問題並非一蹴而就,想和親人團聚就得回家,這不僅是眾多歸鄉之人的年度考題,也是對社會管理能力的綜合檢驗。

  這些年,不少城市針對外來人員推出了一些人文關懷。所以,有8%的年輕打工者不回家的原因是“大城市裡過年更有意思”。其實,隻要有溫暖,哪裡都是家﹔隻要有幸福,哪裡都能過年。而一個外鄉人會在異鄉落葉生根,首先必須認可這個地方。反之,如果他們無法真正融入一個城市,就隻能在城鄉之間來回奔波,既沒有安身立命的自我認同,也找不到安居樂業的歸屬感。

  當然,對於新生代的年輕打工群體而言,他們工作早,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已經習慣了城市生活,相對於回到家鄉過傳統風俗的新年,他們更喜歡城市過年的味道,這是一種進步。但是,城市還應當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接納外來務工人員,真正落實農民工的市民待遇,讓“回家”變得幸福,“不回家”也有溫暖。(劉英團)

(來源:人民公安報)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