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深圳1月30日電 (記者呂紹剛)以后在前海注冊並在前海實際經營或投資的企業,可以從香港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銀行借入人民幣資金,貸款的期限和利率均由雙方自主確定。28日,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匯豐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等15家香港銀行,與15家前海注冊企業,簽約跨境人民幣貸款項目26個,協議總金額約20億元人民幣,所貸人民幣資金都將用於前海地區的開發建設。此舉意味著,在前海注冊的企業今后可享受香港較低利率的人民幣貸款,同時還為香港的人民幣找到一個回流渠道,有助於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這標志著前海承擔的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示范試驗功能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也拉開了前海乃至深圳,落實十八大精神、深化改革開放的新序幕。
30多年前,改革開放開山“第一炮”,在深圳蛇口“炸響”。如今,在與蛇口一山之隔的前海灘涂上,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一幅深化改革開放的新藍圖,又浮出地表——
前海,15平方公裡,卻承載著“特區中的特區”、“珠三角的‘曼哈頓’”、“浪漫水城”等諸多想象。
“前海肩負著探索改革開放的新路子、探索轉型升級的新經驗、探索深港合作的新途徑的歷史新使命。”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說,要努力將前海打造成“新深圳的典范”。
改革創新是深圳的靈魂。經過30多年發展,深圳改革開放步入深水區,深化改革開放需要尋找新引擎——“前海深港現代服務合作區”的構想應運而生,並在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之際變成現實,上升為國家戰略之一。
前海不大,但底氣不小:依山傍海,毗鄰港澳,位於香港—深圳—廣州“金三角”軸心。在它的身后,則是4.2萬平方公裡、5000萬人口、GDP4.4萬億的珠三角,以及200萬平方公裡、4.7億人口、GDP15.2萬億的泛珠三角。
獨特的區位優勢、廣闊的經濟腹地、豐富的產業支撐,讓前海成為希望之海。“目前前海已具備大規模開發開放的條件,將成為深圳新一輪改革發展的熱點。”深圳市長許勤說,前海定位為現代服務業創新區、發展集聚區以及香港內地合作先導區和珠三角產業升級引領區,重點發展金融、信息、物流、科技服務以及其他服務等產業。
前海的發展,首先要依托香港。香港的優勢在服務業,尤其是高端服務業,而這恰恰是深圳的短板。因此,前海定位在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
“我們分析香港為什麼留得住人:一是稅負低,稅種少﹔二是法律體系完備,公正透明高效。”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局長鄭宏杰說,前海之特,正是要有比特區更“特”、與國際接軌的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境外高端和緊缺人才,按內地和境外個人所得稅負差額給予補貼。
為營造與國際接軌的商事法律環境,“我們首先要建的中心地標,就是20000平方米的特別商事法庭。”鄭宏杰透露,屆時香港和內地公民都可以來當陪審員,以此彰顯前海的法治特色。而且還將支持在前海設立香港仲裁分支機構,完善深港兩地律師事務所聯營方式。
呈現在眼帘的前海,一片空曠的大工地上,幾百台推土機、吊車正在繁忙施工,工地一側60萬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拔地而起。到2015年底,前海將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超過5萬人,人才貢獻率居於亞太地區領先水平,成為“人才特區”。
前海還將完善“充分授權,封閉運作”的法定機構治理模式,積極探索“企業化政府”之路。
100米以內能看到花園和水﹔200米以內,所有交通無縫對接﹔500米以內餐飲、購物齊全﹔1000米內,教育、醫療、體育設施覆蓋……前海不僅將是轉型升級之城,也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平台。一個低碳、環保、生態,融景觀和人文於一體的現代化國際化中心城區,正在悄然崛起。
“前海人是有夢想的!前海夢是中國夢、深圳夢的一部分。我們正是帶著夢想來的!”鄭宏杰說,根據規劃,深圳前海地區生產總值,2015年將達到500億、2020年將達到1500億。這也意味著每平方公裡產值達到100億,堪比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