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晚,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下了一場大雪。24日早上,氣溫降到零下28℃。在哈爾濱民生路口,記者見到了帶著厚厚口罩,正在低頭清雪的小李。碩士畢業的小李,2012年10月通過公開招聘,成為哈爾濱擁有事業編制的環衛工。那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457個環衛工勤崗位,一共引來了11539個報名者。進入最終競爭的7186人中,約3000人擁有本科學歷,還有29名碩士生,一個參與競爭的研究生聲稱“死也要死在體制內”。
“研究生爭當環衛工”一時成為輿論熱點。
研究生環衛工:編制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保障
研究生為什麼要爭當環衛工?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當環衛工是不是“人才高消費”?帶著人們關心的這些問題,記者走近了“研究生環衛工”小李。
“想過會這麼累嗎?”“想過,但還是和當初想的有些不一樣。”“那有沒有后悔?”“不后悔。我以前也做過別的工作,雖然體力上沒有現在累,但是不知道哪天就沒有工作了,心理壓力大,沒有安全感。這份工作讓我有歸屬感,以后還有轉到管理崗位的機會。”當記者問小李遇到熟人會不會覺得尷尬時,她搖搖頭:“掃街也是為自己的家鄉貢獻力量,沒什麼丟人的。要是真在大街上碰到了熟人,我會坦然地打招呼。”
記者從哈爾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此次公開招聘的環衛工人具有事業編制,新進外地人員可落戶哈爾濱市城區。錄用后連續工作3年並且年度考核優秀者,還有機會轉為本單位管理或專業技術崗位。
談及競爭“事業編制環衛工”的動機,畢業於黑龍江科技學院的小王說:“我以前找過幾份工作,單位大都隻簽臨時合同,有些單位連合同都不簽,結果哪一份工作都做不長。”小王告訴記者,因為沒有保險,有兩次生大病住院花了很多錢,一分錢也沒辦法報銷。“我也參加過幾次公務員和其他事業單位的考試,競爭特別激烈,有些還有年齡限制,結果都沒有考上。這次招聘事業編制的環衛工,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小王說。
一位落選的研究生坦承“就是沖著編制來的”。他說,有沒有編制所享有的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障差距很大,編制不僅意味著身份,還能帶來戶口、福利、教育、社會保障等許多方面的優待,在職稱評審和個人發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優勢。“有了編制,可以少奮斗很多年。”
用人單位:環衛隊伍需要技能化專業化
哈爾濱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辦公室並不認為招聘研究生當環衛工是“人才高消費”。辦公室副主任孫明磊告訴記者,哈爾濱市的保潔面積有5000多萬平方米,主要街道的機械化作業率超過了50%,清雪的機械化率超過了60%,但現在的環衛作業隊伍文化偏低、技術崗位作業人員嚴重不足﹔年齡偏大,60歲以上的佔60%左右。“發展現代環衛需要盡快建設一支年輕化、技能化、專業化的環衛隊伍。”孫明磊說,“我們最后實際招聘的448名環衛工,都是一線的清掃員、汽車駕駛員和汽車維修員三類崗位,所以要求報考者具有大專以上學歷。”
孫明磊告訴記者,本次公開招聘嚴格執行哈爾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規定的報名、資格審查、筆試、面試、體檢、審核、培訓等一系列環節,就是希望招到真正的人才,真正實現學以致用、人盡其才。對於這批新招人員,哈爾濱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辦公室將先進行3年崗位訓練,然后逐步培養他們走上管理崗位。
“這次共有29名研究生報名,最終隻有7名競聘成功,這也說明我們真正看重的不是學歷,而是能力。”孫明磊說,這個冬天是這批新環衛工面臨的第一個考驗。
如何讓高學歷轉化為真能力?孫明磊認為,隻有擁有一線清掃經驗,才能更好地從事環衛管理工作﹔隻有做過基層環衛工作,才能懂得基層環衛工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今后為環衛事業發展和環衛隊伍建設出謀劃策,從而促進環衛事業健康穩定地發展。
“體制內”成為高校畢業生首選
公務員、事業編制等“體制內”職業,近年來已成為高校畢業生的首選。
一名正在保險企業實習的研究生告訴記者,這家企業“編內”和“編外”待遇差距很大。不光是醫保、住房公積金、年終獎金等福利完全不同,同一崗位的“編內”員工和“編外”員工,工資收入也相差很多。這位研究生表示,單位不能給予“編內”身份,他肯定會重新找工作。
“從去年11月到現在,我已經參加了4家單位的面試,但都沒有簽約,要麼是待遇太差,要麼是沒有編制。我的理想是進大型國企,但現在看起來很難。”黑龍江大學應屆畢業研究生小劉說。
正在一個政府部門實習的研究生小李告訴記者,公務員一直是自己的第一選擇,他的大部分同學也在准備公務員考試,大家都希望畢業后能擁有一個正式編制,“即便是去掃大街”。“在我實習的這個單位,公務員干著最清閑的工作,卻拿著非常高的工資。那些沒有編制的合同工,干著最累、最苦的工作,每個月卻隻有1000多塊,這個差距太大了。”小李說。
有統計顯示,自2009年以來,每年參加公務員考試的人數超過100萬,2013年更是達到了156萬人,最熱崗位的考錄比竟然達到了令人咋舌的8436︰1。除了公務員隊伍,央企和事業單位也成了熱門,大學生對戶口、穩定、福利的追求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對創新和創造的激情,這對社會長遠發展是不利的,要通過改革來解決。
記者採訪時發現,“編制誘惑”幾乎無處不在。“我做環衛工人快20年了,是我們作業隊裡唯一的在編員工,這是讓我唯一欣慰的地方。我一直忘不了一個60多歲的臨時工,掃了幾十年地,掃不動了,又回農村繼續種地去了。”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環衛工人如此感嘆。
(本報特約記者 朱偉華 張士英)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