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1月26日電(記者 伍曉陽 白靖利)“作為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澗跳菜舞現在后繼乏人,各級傳承人隻有30多個,專業團隊僅有1支。”來自雲南省南澗縣文化館的雲南省人大代表施增菊憂心忡忡地說。
在雲南省兩會期間,8名文化領域的省人大代表接受媒體集中採訪,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現狀並獻計獻策。后繼乏人、資金短缺、觀眾流失等問題,成為“非遺”傳承中代表們普遍感到憂慮的問題。
來自曲靖的滇劇藝術家楊美鳳代表說,作為全國知名的地方戲曲劇種,滇劇曾在雲南廣泛流傳,如今隻剩下3個滇劇院團,發展狀況不容樂觀。她說:“我們在北京演出,謝幕5次都下不來,但是在本地,觀眾卻很少。”
“我們下鄉演出,台下的觀眾隻有老人和小孩,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來自文山的壯劇團演員黃劉燁代表深有同感。
據施增菊代表介紹,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願意學習傳承“非遺”的年輕人很少。雖然政府對傳承人有一定補貼,但不夠有吸引力。
如何讓“非遺”更好地傳承?多位代表認為,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例如,王杰鋒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苗族蘆笙制作技藝的傳承人。他所在的大關縣政府把他從山上“請”到了縣城,成立了蘆笙制作技藝中心。由於他制作的蘆笙工藝精良,產品供不應求。
施增菊代表說,南澗縣也在積極想辦法,如出版了跳菜舞教材並組織少數民族文化進校園,希望從青少年群體中培養非遺傳承人。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