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誕辰120周年。我們謹以無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緬懷宋慶齡同志在民主革命時期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所建立的光輝業績和不朽功勛。
一、堅定追隨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致力於民主革命偉大事業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出生於上海。她的父親宋嘉樹是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摯友和同志,父親的愛國熱情和民主進步思想深深影響了少年時代的宋慶齡。得知辛亥革命勝利的消息時,宋慶齡正在美國的威斯裡安女子學院學習,她充滿激情地寫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一文,為“四萬萬人民從君主專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了出來”而歡欣鼓舞,言辭中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和革命的理想主義。
1913年宋慶齡大學畢業,后成為孫中山先生的秘書,給處於艱難困苦中的孫中山先生以極大鼓舞。1915年,她和孫中山先生在異國他鄉結為革命伴侶。從此,患難相依,生死與共。她忠誠堅定,恭謹謙遜,盡心配合孫中山先生的工作,悉心照料孫中山先生的生活。在他們的東京寓所裡,“經常坐滿來自亞洲和世界各地的革命者”。在孫中山先生完成《建國方略》等綱領性著作的過程中,她起了重要的幫助作用。她參與起草過許多具有歷史性影響的電文、宣言,出色地擔負起整理文件、處理函電等繁重的日常工作,成為偉人身邊的得力助手。
宋慶齡同志自覺把自己的生命同中國人民的獨立和解放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1916年,她跟隨孫中山先生從日本回國,千裡奔走,南征北戰,討袁反段,護國護法,用自己的言行支持孫中山先生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革命斗爭。五四運動中,宋慶齡同志與孫中山先生並肩戰斗,熱情贊揚學生的革命斗爭精神,滿腔熱情地接見學生代表,有力支持了愛國學生運動。1921年5月,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她在嚴酷的斗爭環境中,置個人生死於不顧,全力保衛孫中山先生的安全。1922年陳炯明叛變革命,炮轟總統府,叛軍進逼,形勢危急。宋慶齡對孫中山先生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你”,堅持先送孫中山先生撤離險境,自己留下來吸引和牽制叛軍,表現出全心全意獻身革命的堅強意志和卓越膽識。
1918年,宋慶齡同志為孫中山先生代擬電文,祝賀俄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在孫中山致列寧的函電中,大量電文出自宋慶齡之手。她參與孫中山先生同中國共產黨代表李大釗、蘇聯政府代表越飛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等人的多次重要會談,協助對國民黨實行改組,做了大量切實有效的工作。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使國民黨基本上成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聯盟,成為革命聯合戰線的組織形式。1924年11月,孫中山先生為了解決中國的統一和建設問題,接受北京軍政首領邀請,犯難北上,她毅然隨行。在孫中山先生抱病期間,她精心護理,並幫助籌備以人民為主體的國民會議。
宋慶齡同志在早期的革命斗爭中,更多地受到孫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的影響和熏陶。正是因為這樣,她對中國革命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的認識不斷提升,進而成長為隨時准備獻身理想和事業的堅定的革命者。
二、忠實執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堅決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
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病逝,宋慶齡同志失去了敬愛的導師、親密的同志和愛侶。從此,她以自己的堅強意志和柔弱之軀,肩負起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捍衛新三民主義和執行三大政策的重大使命。在艱苦的革命斗爭歲月裡,她以堅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撓的毅力,自我犧牲的精神,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行,與中國人民甘苦與共。
宋慶齡同志堅決支持工農群眾的革命斗爭,推動北伐勝利進軍。五卅運動中,她支持成立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組織婦女開展援助活動﹔她發起組織“五卅事件失業工人救濟會”,救濟失業工人﹔她發表熱情談話,稱頌群眾的反帝愛國斗爭。1926年1月,她在國民黨二大上號召團結合作,共同實現孫中山先生遺願。在宋慶齡同志和與會共產黨人及其他國民黨左派人士共同努力下,大會堅持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推延了革命陣營的分裂,為北伐贏得了時間。隨著北伐勝利進軍,掀起了全國的革命高潮。她頻繁參加群眾大會,不遺余力宣傳三大政策﹔她在漢口創辦婦女政治訓練班,培養大批婦女干部﹔她同何香凝等人組織北伐紅十字會,策劃戰時救濟工作。宋慶齡同志的行動,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戰爭。
在革命形勢最危急的關頭,宋慶齡同志毫不猶豫選擇了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宋慶齡與多名國民黨左派成員以及毛澤東、董必武等中國共產黨人聯名發表通電,予以嚴厲譴責。7月14日,當汪精衛等控制的武漢國民黨中央舉行分共會議時,她發表嚴正聲明,宣布與其徹底決裂。在南昌起義中,她被推選為由周恩來同志等25人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委員,並擔任7人主席團成員。起義當天,她和毛澤東同志等22人以國民黨中央委員名義發表宣言,號召一切革命者團結一致,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繼續為反帝國主義與實行解決土地問題奮斗”。 面對嚴酷的革命形勢,面對國民黨軍警的搜查和恐嚇,她從不畏懼,堅決斗爭,表現出追求真理勇於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1931年8月,宋慶齡同志從歐洲歸國,之后迅速投入爭取民主權利的革命斗爭。她得知鄧演達被蔣介石殺害的消息后,於12月19日發表宣言,予以聲討:“惟有以工農政策為基礎的黨才能為社會主義打下基礎,才能粉碎軍閥的勢力並擺脫帝國主義的枷鎖。”宋慶齡同志的宣言震撼全國。1932年12月,她聯絡中外進步人士與知識界、文化界代表,在上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積極營救被捕的革命者,努力爭取釋放獄中的“政治犯”,“相信革命一定會建立自己的權利,建立中國的統一、獨立和完整”。同盟成立以后,宋慶齡同志充分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保護和營救了大批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民主人士。宋慶齡同志的努力,對推動抗日救亡、爭取人民民主權利的斗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積極投身全民族抗日救亡運動,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獨特而卓越的貢獻
“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危機日益加深,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宋慶齡同志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積極支持中國軍民英勇抗戰,努力推動抗戰、團結、進步各項主張的實施,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與崇高聲望,在國共兩黨之間架設起溝通的橋梁,為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努力。
1932年,駐防上海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官兵在“一·二八”事變后奮起抵抗日軍侵略。宋慶齡同志和何香凝等人多次到前線慰問浴血奮戰的將士,頻繁出入醫院慰問傷兵,她盛贊十九路軍“以血肉為中國爭一線之生機,使世界知中國尚有不可侮之軍隊與民氣” ,大大鼓舞了士氣民心。她被譽為“敢死之救國女杰”,贏得了國內外正義人士的高度贊揚。1936年6月,宋慶齡同志當選為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執行委員。在她的主持和參與下,救國會通過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70周年活動、舉辦魯迅葬禮以及營救沈鈞儒等“七君子”的救國入獄運動,激勵了千千萬萬的人加入抗日救亡陣線。
宋慶齡同志為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貢獻。1927年8月,她在赴莫斯科之前發表聲明稱:“國共兩黨有合作的必要。中國共產黨無疑地是中國內部革命力量中最大的動力。”1933年,她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組成黨的外圍組織“國民御侮自救會”,並擔任會長。她在成立大會上宣傳在國民黨統治區被封鎖的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提出停止向蘇維埃區域的進攻,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1934年4月,中國共產黨提出《抗日救國六大綱領》,經宋慶齡與何香凝等人聯名以《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公布后,迅速得到國內民眾和海外華僑的響應。1935年8月1日,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宋慶齡與何香凝、柳亞子、經亨頤等率先響應,影響巨大。西安事變發生后,她以團結抗日的大局為重,主張在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實行抗日的條件下釋放蔣。這與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不謀而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1937年2月,在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上,她與何香凝、馮玉祥等聯名提出《恢復中山先生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案》,力促國民黨改變立場,團結抗日,她強調“內戰必須不再發生。和平統一必須實現”。宋慶齡同志鏗鏘有力的話語,“有如穿透陰霾的霞光,給水深火熱中的中國人民,帶來了鼓舞和希望”。
全國抗戰爆發后,針對不少人對抗戰缺乏信心,甚至產生“恐日”情緒的情況,她寫下了《中國是不可征服的》一文,深刻揭示“日本的經濟和社會結構是不能支持一場對中國人民的長期戰爭的。”抗戰期間,宋慶齡同志發表大量文章和演講,闡明了堅持抗日的堅定立場和堅決主張。宋慶齡同志於1938年6月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向世界宣傳艱苦卓絕的中國抗戰,宣傳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英勇斗爭。她致力於戰時醫藥救濟和兒童福利工作,在抗日根據地建立起國際和平醫院的醫療網,向全世界募集醫療器械、藥品、現款及其他救援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敵后抗日根據地。她先后介紹國際友人馬海德、斯諾、白求恩、柯棣華等到抗日根據地工作。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后,她到重慶重組保衛中國同盟中央委員會,繼續向國內外爭取援助,支援邊區和敵后抗日根據地,支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為爭取世界人民對中國反侵略斗爭的支持,宋慶齡同志運用廣泛的國際聯系,動員國際力量援助中國革命,把中國抗戰與國際反帝反戰斗爭緊密結合起來。1927年至1931年在蘇聯和歐洲期間,她積極參與國際反帝國主義和保衛和平運動。淞滬抗戰時,她向世界進步人士發出呼吁,得到高爾基等人的熱烈響應。1933年9月,她在上海主持召開世界反戰委員會遠東會議,讓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並支持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
在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宋慶齡同志“艱苦奮戰,如千丈巨岩,頂著一浪高似一浪的沖擊,在狂風暴雨中巍然屹立。”她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獨特而卓越的貢獻。
四、全力支持中國共產黨建立聯合政府的正確主張,滿懷深情迎接新中國的誕生
宋慶齡同志堅決反對內戰,積極呼吁和平,她把建立新中國的全部希望寄托於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勝利后,宋慶齡同志在國民黨統治區進行大量有利於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公開的和秘密的工作,在黑暗與光明的決戰中,她用自己的堅毅勇敢和智慧激情,迎接新中國的黎明。
1944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在抗戰勝利后的重要歷史轉折關頭,又及時提出和平、民主、團結的方針,力爭實現和平建國。宋慶齡同志堅決支持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支持人民反對內戰、要求民主的正義斗爭。1946年7月23日,宋慶齡同志於上海發表《關於促成組織聯合政府並呼吁美國人民制止他們的政府在軍事上援助國民黨的聲明》,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取得包括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夫人以及美國一些國會議員在內的世界正義人士的支持,有力推動了國統區愛國民主運動的發展和高漲。1947年11月12日至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民主派第一次聯合代表大會在香港舉行,會議選舉產生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中央執行委員會,推舉宋慶齡同志為名譽主席。
宋慶齡同志領導中國福利基金會全力支援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1945年12月,“保衛中國同盟”易名為“中國福利基金會”,她與董必武同志為首的中國解放區救濟總會密切合作,為解放區、為人民解放軍募集藥品和其他物資。她寫信向外國朋友、向援華團體募捐,向戰后掌握著大量救濟物資的聯合國善后救濟總署爭取援助,並將大批物資送到解放區。她介紹外國醫生、護士和其他技術人員到解放區工作,她還領導中國福利基金會在上海等地進行大量賑災和救濟工作,積極配合解放上海。
1949年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紀念日時,宋慶齡同志寫下《向中國共產黨致敬》一文,熱烈歡呼人民的勝利已在眼前,稱中國共產黨為“我們的領導者”,滿懷激情地“向中國共產黨致敬”。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一向把宋慶齡看作自己的親密戰友、同志和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並始終系念著她的安危。9月,受中共中央“至祈先生命駕北來”的誠邀,宋慶齡同志欣然赴北京參加新政協。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宋慶齡同志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為了“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與富強的新中國”,繼續貢獻她的智慧和力量。
宋慶齡同志是一顆閃爍著革命光輝的燦爛巨星,永遠放射出美麗耀眼的光芒。今天,我們紀念宋慶齡同志,就要學習她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范,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萬眾一心,銳意進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