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時代的中國,人心思改革,上上下下到處都涌動著改革的沖動和變革的期待。高層對這種民意期待顯然心知肚明,在探求改革方略上更是隻爭朝夕,這從領導人的時間表和行程表中就可以看出來。在短時間內密集地推進系列改革,馬不停蹄地深入調研后,2012年最后一天,領導人們並沒有停下來,而是選擇了學習——中央政治局就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進行了第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以更大勇氣深化重要領域改革。
在這個辭舊迎新的特別時間節點,選擇就改革問題進行集體學習,並強調“勇氣”,強調“深化”,強調“重要領域改革”,不僅讓公眾對2013年充滿期待,更對中國改革和國家未來充滿了期待。高層有魄力,改革才有動力﹔改革者有勇氣,國家才有朝氣。
改革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一部改革者以政治勇氣突破種種阻力解放生產力、解放人性、解放市場的歷史。毫無疑問,我們是前一代改革者“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都有勇氣一往無前的受益者。改革要前行,改革正在過大關,需要我們這一代人付出更大的改革勇氣,因為容易改的都改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都是再也繞不過的老大難問題,都糾結著很多深層次的矛盾,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氣去面對並解決。
首先,需要改革者有“向自己開刀”的勇氣。說到改革,改別人是很簡單,最難的是改自己,涉及改革者自身利益時,改革者能否讓渡不正當的既得利益?敢不敢“向自己開刀”?會不會負責任地出於一顆公心?具體來說,就是掌握著改革決策權的人有沒有一種自我革命的勇氣。實事求是地說,老百姓對此是有很大意見的,抱怨我們的改革常常“到官為止”:涉及百姓利益的,說改就改了,雷厲風行毫不留情,企業改制說下崗就下崗,社會福利說市場化就市場化﹔可一涉及官員利益,無論是規范公車,還是財產公開,還有革其他特權的命,往往是一改就停。改革者隻改別人,而把自己當例外,這樣的改革豈會有公信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