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高層在“向自己開刀”上作了很好的示范,八項規定首先規范高層,出行交通不管制,帶頭不講官話套話,不住豪華酒店,帶頭公開家庭信息。從自己改起,限制自身的權力,這就是勇氣。如果說以前的改革,需要突破觀念禁區的勇氣,那如今的改革需要的就是突破利益障礙的勇氣。思想解放運動之后,姓資姓社的心理障礙沒有了,最需要的是突破既得利益的障礙:享受著公車福利之類特權的人,有沒有勇氣讓渡不正當利益?有著腐敗機會的人,會不會將自己置於陽光之下接受監督?
其次,需要有承擔風險的勇氣。真正的改革者讓人尊重之處,不僅在於其治道變革的智慧,更在於其敢於擔當的勇氣。當年小崗村那些改革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最美剪影,就是那張按滿手印的紙——沒有他們承擔風險的勇氣,改革史也許將重寫。從小崗村到深圳,從長三角到珠三角,我們的改革就是這些令人肅然起敬的“第一個吃螃蟹”者推動的,他們不計個人的得失,他們頂著種種誤解,他們冒著被撤職被唾棄的風險,甚至“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改革才能夠在重重困難中柳暗花明高歌猛進。
摸著石頭過河,不會沒有風險。可如今一些領導干部,缺乏對風險的擔當,瞻前顧后不敢改革,怕出了問題后丟烏紗帽,怕任期內弄不出政績升不了官,信奉做消極無為的太平官,堅守“不出問題”就是最大的政績。當這種“厭惡風險”的風氣彌漫,官員不是爭先恐后地比改革,而是比“不改革”,就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庸官驅逐好官的逆淘汰。
此外,需要有公開透明的勇氣,就是敢於接受民眾的監督。說到底,勇氣更是一種自信,如果自信經得起公眾的監督,自信身上很干淨,家庭財產能見得了陽光,就不會拒絕公開。還需要有讓老百姓說話的勇氣,尊重不同聲音的勇氣,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有理無處講,有話無處說”才可怕。更需要民主決策的勇氣,不要擔心這會導致混亂,將決策權交給民眾,還權於民,既能避免失誤,更能減少阻力。
改革者有勇氣,國家才有朝氣,人民也才有福氣,國家需要有勇氣有智慧的改革者引領前行!
(來源:中國青年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