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18:38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在一個飄著雪花的冬日,李克強重又見到了他的一位“老朋友”龔延祥。坐進龔家破舊幽暗的吊腳樓,李克強跟龔延祥敘起了舊:“老龔,5年沒見,我看你變化還不大嘛。這幾年過得怎麼樣?”
12月29日上午,李克強在十八大之后的第一次離京調研,行程之一便是到深山中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青堡村,重訪五年前到訪過的貧窮農戶。
五年前,他想看看黨中央、國務院的惠民政策是否已經落實到基層,落實到這個國家的微小“細胞”,哪怕這個“細胞”遠在大山深處﹔五年后,他要回訪看看他們的生活是否有改善。
據恩施州州長楊天然介紹,五年前當地本來已經事先安排好一個考察點,但李克強現場要求,“要看一看最窮的村子”。於是,2008年4月6日,這位剛剛當選不久的國務院副總理,帶著隨行人員,沿著蜿蜒險峻的山路開進深山,半路上要求臨時停車,就走進了路邊的龔老漢家。
李克強向在場的人描述當時的情景:那天走進龔家,看見房子正漏著雨,唯一養的一頭母豬又得了病,老漢正拿著刀在案子上敲,十分犯愁,是殺還是賣,殺了又不舍得,賣吧又賣不出價。
這一次,李克強留心看了看龔家的屋頂,發現已經整修好了。在火塘邊坐下,面前放著龔延祥老伴用大搪瓷杯給他添的茶,他跟老兩口嘮了會兒家常:收了多少糧食?在外打工的兒子一年能寄回多少錢?家裡有沒有低保?養老保險拿到了沒?去年老伴得病,新農合給報銷多少醫藥費?現在最大的心願是什麼?坐在李克強身邊,老漢有點拘謹,倒是他老伴應答自如,跟副總理談笑風生。
離開龔老漢家,李克強接著去了李萬均家。家裡牆上還挂著李萬均與李克強當年的合影,但當時已81歲的李老漢今年10月去世,他兒子符茂艷接待了副總理,還特意叫上了村支書和3位村民會議代表。
“5年了,我來覺得有變化。但是變化得還是較慢。”李克強說。他拿出一個筆記本放在桌上,讓村支書和村民坐下,說說五年裡村裡都做了什麼工作,接下來有什麼打算。
村支書提到村裡想發展藥材和經濟作物。李克強接上話:“我以前就種過地。”一旁的省委書記李鴻忠向村民們解釋:“李副總理當過大隊的黨支部書記。”
村民裡一個叫隆孝時的老漢立刻說:“知道,我看過他的簡歷的。”一句話說得現場的人笑了起來。
“我們水、電、路三個問題取得的成績比較可以。”隆孝時說,“上面的優惠政策,一個是糧食補貼,再一個低保問題,都還是比較可以的……”
“那不可以的是什麼?”李克強問。
隆老漢回答,“不可以”的一是連接自然村的道路不行。
李克強俯身過去,問:“為什麼?你給我說說。”
說完道路問題,隆老漢又接連列舉了幾個讓村民“惱火”的問題。“還有什麼惱火的問題?”李克強笑著指著隆老漢說,“你有什麼惱火的問題就說,不要怕,照實說。想笑就笑,想惱火就惱火。”
隆老漢嘿嘿地笑了。
“你們講的要求,特別是惱火的事情,我都記下來了。”李克強說,“有的能辦的,市裡、縣裡、鎮裡就幫著辦﹔有的是普遍性的問題,你們提的建議非常好。”
離開李萬均家時,雪下得大了,李克強卻沒有直接上車,而是沿著公路邊一條滿是泥濘的小路,爬到一塊陡峭的挂坡地上查看。
等他滿腳是泥、滿頭雪花地回到公路上,就把隨行的部門負責人叫到了一起。“這地非常薄,爬上去都非常難。還每年沖兩場水,農民要補種。補種后也就一畝收百把斤。農民都不願意種。”李克強皺著眉說,“我五年前來看是這樣,現在還這樣!”
“來來來,怎麼解決,我們現場商量一下!”
圍上來的官員和村民一時七嘴八舌,很快商定出一個方案來。李克強最后宣布:“那就改種經濟林吧,你們幫他們搞點技術指導。和移民建鎮、扶貧搬遷、生態補償、危房改造、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搞個綜合試點,以恩施為片,以這裡為點。這種情況重慶也有、貴州也有,我們逐步把它改造,你們先行先試。”
在他說這番話的過程中,38歲的符茂艷在一旁高興得連連說:“好,好,謝謝謝謝。”
小型的“現場辦公會”開完,李克強正式向村民們道別,跟他們約定:“過5年我再來,看你們過上新生活,跨個大步子。”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