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發布:《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白皮書(全文)【5】--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授權發布:《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白皮書(全文)【5】

2012年12月26日15:58    來源:新華社    手機看新聞

  五、婦女兒童健康權益保護

  中國現有8.6億婦女兒童,約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二。中國政府將男女平等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一貫高度重視婦女兒童的生存和健康狀況,完善婦幼衛生法制與政策,簽署多項保護婦女兒童的國際公約,健全婦幼衛生服務體系,實施婦幼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著力提高婦幼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促使廣大婦女兒童健康權益得到有效保護。

  完善婦幼衛生法制和政策。1994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母嬰保健法,標志著婦幼衛生工作進入法制化管理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制定實施《中國婦女發展綱要(1995—2000年)》、《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年)》、《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和《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年)》、《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把婦女兒童健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作為優先發展的領域之一。

  健全婦幼衛生服務體系。中國婦幼衛生體系以婦幼保健專業機構為核心,以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以大中型綜合醫療機構和相關科研教學機構為技術支持,為婦女兒童提供全方位的醫療保健服務。建立婦幼衛生年報系統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婦幼衛生監測網絡,實施出生缺陷監測、孕產婦死亡監測、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危重孕產婦監測和兒童營養健康監測。婦幼衛生信息為各級政府制定衛生政策特別是婦幼衛生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開展婦女生殖保健服務。積極推廣婚前和孕前保健,普及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科學知識,深入開展孕產期保健,形成包括產前檢查、產前篩查與診斷、高危孕產婦篩查與管理、住院分娩、新生兒保健和產后訪視在內的一整套孕產期保健服務。2011年全國孕產婦產前檢查率、產后訪視率和系統管理率分別為93.7%、91.0%和85.2%,比2000年分別提高4.81%、5.57%和10.36%,高危孕產婦管理率達到了99.6%。開展“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消除了孕產婦及新生兒破傷風。2011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26.1?10萬,比1990年和2000年下降了72.4%和50.8%。開展婦女病普查普治、青春期保健和更老年期保健等,為廣大婦女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開展兒童保健服務。加強新生兒保健,規范新生兒訪視服務。開展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保健,實施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和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2011年全國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和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率分別達到84.6%和85.8%。兒童生長發育水平不斷提高,兒童營養不良狀況持續減少。努力控制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0—3歲兒童早期綜合發展、發育偏離兒童的康復訓練、高危兒早期干預、食物過敏的早期干預、睡眠問題干預、環境污染對兒童健康損害的早期干預以及青春期保健等。關注和重視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傷殘兒童等特殊兒童群體的身心健康。

  六、中醫藥發展

  中醫藥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在生產生活實踐以及治療疾病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醫學科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貢獻。中醫藥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等方面獨具特色和優勢,在治療傳染性疾病方面也有良好效果,並以其費用低、療效好、副作用小等特點,深受中國公眾喜愛,在醫療衛生保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國政府一貫積極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建立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在城市,形成了以中醫醫院、民族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專科醫院、綜合醫院中醫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中醫門診部和中醫診所為主的城市中醫藥服務網絡。在農村,形成了由縣級中醫醫院、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和村衛生室為主的農村中醫藥服務網絡。目前,75.6%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1.6%的社區衛生服務站、66.5%的鄉鎮衛生院、57.5%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形成獨具特色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國家把人才培養作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根本,加強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和經驗繼承工作以及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加強社區、農村基層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基本形成了院校教育、師承教育、繼續教育多形式、多層次、多途徑的中醫藥教育體系,初步建立起社區、農村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機制。截至2011年,全國共有高等中醫藥、民族醫藥院校46所,高等教育中醫藥類在校生人數55.3萬人,衛生機構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29.4萬人,中藥師(士)9.7萬人。

  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推進中醫藥的理論和技術創新,在中醫基礎理論、臨床診療、中藥技術等領域取得重要成果。推進中藥產業化和現代化,中藥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大幅提高。目前,全國中藥生產企業近1500家。中藥產品種類、數量、生產工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重視和保護中醫藥的文化價值,41項中醫藥項目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目前,已有70多個國家與中國簽訂了包含中醫藥內容的政府協議或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中醫藥對外醫療、教育、科技合作不斷擴大,已傳播到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中醫藥典籍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成立了中醫藥技術委員會,並將這一委員會的秘書處設在中國。

分享到:
(責任編輯:仝宗莉、段欣毅)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