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藍皮書》:"大學生就業難"出現新趨勢--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中國社會藍皮書》:"大學生就業難"出現新趨勢

2012年12月20日08: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社會科學院12月18日發布報告稱,盡管大學畢業生的心態已經發生轉變,能夠接受更低薪金的崗位,且採取多種策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但是仍難以避免在就業和生活上面臨諸多社會不平等狀況。在此種情形下,大學生就業難正展現出與以往不同的面貌。

  該報告依據於自2010年開始的一項追蹤研究。研究對象是12所高校(6所“985”高校和6所普通高校)約6000名畢業生。通過問卷調查和焦點組訪談,研究者試圖了解2003年(第一屆大學擴招后畢業生)以來歷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與收入、生活狀況與消費方式、婚戀與家庭以及網絡行為與社會政治態度等方面的情況,其中的一個研究重點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及其相關滿意度。

  這份報告集納於2013年《中國社會藍皮書》之中。

  畢業生的適應性蛻變

  當2003年大學擴招后第一屆畢業生遭遇就業困難時,畢業生及其家長幾乎是措手不及,無所適從。如今,這些“天之驕子”已然接受了就業難的現實,普遍降低了就業預期,對初職月薪水平的要求不斷下調,以往難以接受的較低聲望和較低專業技能的就業崗位現在也可以接受。他們知道,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大學生的境遇算是比較好的了。曾經的不滿被對現實的妥協代替。

  與此同時,大學生採用多種策略應對就業壓力,努力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比如:申請入黨、參考公務員、考取各類資格証書、爭取實習機會、了解就業信息,等等。大學生入黨積極性非常高,接受調查的12所高校近三年的畢業生近半數是黨員。其中:“985”高校本科畢業生41%是黨員,普通高校畢業生37%是黨員。這一點頗出研究者意料之外。

  大學生還通過參與各類社團活動和各種競賽、擔任學生干部、爭取榮譽稱號等方式,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就業作准備。這些因素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出現了新的變化趨勢。

  研究者發現,雖然大學畢業生失業現象不很嚴重,但隱性失業現象較為突出。應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大約3/4的人就業,而沒有就業的1/4的人中隻有不到半數在繼續上學(讀研究生或出國留學等),其余的人既不工作也不上學。

  “這些人當中隻有少數人在找工作(被統計為失業的人),多數人則處於隱性失業狀態,他們在等待滿意的工作機會或繼續上學的機會。當然,真正什麼也不做而‘啃老’的人只是少數,但他們中的多數人還是依賴父母的經濟資助,准備各種考試或上各類的培訓課程。如果有好的工作機會,他們馬上就會就業。這些人是隱性失業者,應屆畢業生畢業一年內的隱性失業率接近10%。”此項研究的負責人說。

分享到:
(責任編輯:仝宗莉、段欣毅)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