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蘇州12月20日消息(記者劉黎 吳?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新聞縱橫》節目昨天報道了蘇州衛生部門要求藥商按銷售額的5%到20%向醫院返利,甚至當地的慈善基金會都成了藥商向醫院交錢的中介的情況。
報道播出之后,蘇州衛生部門對此進行了回應,表示這個返利將用於特困人群、三無人員的救助,並用來發展醫療事業。
蘇州市吳江區選擇了慈善基金會做中介,藥商們按照規定的比例把錢匯到基金會的公開捐款賬號上,吳江區衛生局副局長李根華解釋,最初也考慮把錢交到衛生部門,最終選擇了慈善基金會,是因為它隸屬於民政部門,這樣的設計是希望這筆錢用的更透明更規范。
李根華:因為每個縣的慈善總會都有個章程,這筆錢進去,全部按照章程使用,而且要嚴格接受審計,到目前為止,確實有1000多萬塊錢進去了,我們一分錢都沒動過。
即便慈善基金會對這筆錢不收管理費,即便雙方在今年3月份還簽了協議,但這種方式吳江區也在斟酌。至於已經躺在賬號裡的1000多萬到底該怎麼用,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說法。
李根華:接下來就要研究這筆錢怎麼樣用到最恰當的地方去,要用到醫療衛生事業上去,但是哪些醫療衛生事業可以用哪些不能用還要研究,因此到目前為止,一分錢都不動。
在蘇州,衛生部門要求藥商返利,這是普遍現象,隻不過選擇的中介各有差異。吳江選擇的是慈善機構,相城區又選擇了醫藥公司,在李根華看來,醫藥公司是私企,由它來銜接衛生部門和藥品供應商完成返利是否合適也值得商榷。
採訪過程中,醫院的工作人員曾向記者透露,之所以衛生部門會向藥商伸手要錢,是因為財政撥款不夠,吳江區衛生局副局長李根華否認了這一說法。
李根華:這筆款項和政府正常的醫療機構的撥款沒有關系。
李根華進一步解釋,吳江有醫院將試點全面取消藥品15%的加成,藥品的中標價格就是賣給患者的零售價格,醫院在這一塊兒將沒有利潤。醫院減少的這部分收入誰來補,已經有了明確方案。
李根華:70%通過醫療服務價格的結構調整來彌補,這裡面有升有降,具體就是勞務的價格提升,檢查的費用的下降,20%是通過政府的撥款,10%是通過醫院自己的消化處理這個事情。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認為,由於藥品的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藥商的超額利潤的確需要規范。藥商和政府、醫院應該形成一種談判機制。
周子君:藥品招標採購,政府搭一個平台,大家都來報,形成一個價格,但是這個價格在一些地方還是有水分的。現在以前藥品水分大的時候會給醫生一些回扣,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既然大家都知道中間流通環節有水分的話,那政府有責任採取措施把水分壓低,就是雙方的談判。
南京大學教授邱鷺風卻有不同的觀點,藥商把銷售額上交,其實就是暗扣變明扣。政府隻能作為監督協調者,而不應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藥企返點。同時,他認為,對於取消藥品加成給醫院帶來的損失,地方政府應該加大財政投入。
邱鷺風:你用政府的名義去做這種事情,公司法人是合法的法人,他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的,你隻能加強你的財政投入,隻能是這樣。
採訪過程中,蘇州衛生部門總用“嘗鮮、探索”來評價他們要求藥商返利的行為,並明確表態,明年這一做法還將繼續。放在醫改的大背景下,該怎麼看待蘇州這所謂的探索,這筆錢究竟應該通過什麼渠道收更合情合理合法,收來的錢又該怎麼用?解答這些問題,恐怕還需要時間與實踐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