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 (記者 王海亮)本市一級、二級公立醫院明年初將探索開展改革試點,逐步理順護理費、手術費,推進醫院院長的職業化和年薪制。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昨天介紹北京公立醫院改革進展情況和階段性成效時表示,北京公立醫院改革今后將繼續深化,擴大至一級、二級醫院,推進藥品和耗材採購、配送制度改革。目前,延慶縣醫院已成為全國縣級醫院醫改試點,明年將啟動改革。
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介紹說,在現有朝陽醫院、友誼醫院等5個醫院試點的基礎上,明年醫藥分開改革將在全市市級醫院全面推開。“試點醫院取得成功經驗之后需要全面推廣,否則會出現一些政策窪地。”明年探索開展一級、二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具體方案正在審核中。
“如果不做配送制度改革,不把藥品中間的水分擠出去,回扣等問題就無法解決。”韓曉芳強調,要推進藥品和耗材採購、配送制度改革,探索通過醫保採購、集團採購和價格談判機制,使藥品價格逐步回歸到合理水平。
韓曉芳說,本市試點醫藥分開5個多月來,試點醫院的問卷調查顯示:85%以上患者能接受醫事服務費的價格,82%以上患者對醫生的服務能力滿意,並認為看病溝通時間比以前長了。另據朝陽醫院執行院長陳勇介紹,醫藥分開改革后,9至11月該院患者次均費用和自付費用分別為359.3元、104.8元,而去年同期的數字分別為389.6元、126.1元,降低了7.8%、16.9%。
■醫改效果
醫生更多靠技術吃飯
據介紹,醫改中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實現了“三個激勵”——崗位激勵、團隊激勵和績效激勵,以友誼醫院的護理崗位為例,在全院1350多名護士中,核定出79個護理單元,梳理了625個護理崗位,為每個崗位明確崗位說明書、准入標准及難度系數,一人多崗,按崗取酬,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
團隊激勵制度上,設立以疾病分組或醫療技術為核心的首席專家,形成醫院有品牌、科室有特色、專業有優勢的醫師團隊,實現從門診、住院到康復為一體的全過程服務,明確將醫事服務費的60%用於分配給醫師和醫師團隊,使醫生更多地靠“技術”吃飯,友誼醫院和朝陽醫院醫務人員績效工資較改革前均將增長30%以上。
晨報記者 王海亮
■醫改回眸
今年5月,本市出台《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方案》,在大型公立醫院探索兩個分開,建立三個機制。
7月1日,友誼醫院率先啟動以“醫藥分開”為核心的綜合改革。
9月1日,朝陽醫院也開始試點“醫藥分開”。
12月1日,選取北京同仁醫院、積水潭醫院、天壇醫院3家專科特色突出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作為第三批醫藥分開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