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少宏 通訊員/成廣偉)昨日,廣州市城管委召開的生活垃圾分類技術交流會,各區交流了各自的新技術和經驗,其中,越秀區在桶裝垃圾運輸車尾板上加裝電子計量設備,實現對街道垃圾的計量,花都區初步探索出農村垃圾分類模式。市城管委總工程師鮑倫軍在會上指出,下次垃圾分類技術交流會時,各區要由城管局局長或分管副局長來脫稿交流經驗,並提醒引進新技術時,要避免被企業“綁架”。
對於引進新技術方面,鮑倫軍提醒,要考慮社會效益兼顧經濟效益,否則,就難以持久,解決了一時的問題,卻難解決長久的問題。“歷史上有過很多城管部門或街道被企業‘綁架’的例子,項目已上馬,錢花了不少,就是運作不下去,企業天天要補貼。”這些教訓要引起高度重視,在今后推行垃圾分類的過程中,要嚴防出現這種比較難以處理的問題出現。
據了解,市固廢辦明年將對小區實行垃圾分類申報驗收制度,各區(縣級市)城管部門要事先對垃圾分類情況進行驗收,對符合條件的小區向市固廢辦提前申報驗收,市固廢辦對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率、知曉率、收集率達到70%以上的小區進行全面驗收,通過市固廢辦驗收的小區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的監督,暗檢將不定時對這部分小區進行抽查。達不到分類要求的將取消合格資格,各單位將通過小區的數量和質量作為垃圾分類項目的成績。據悉,這次暗檢將由各區隨機“交叉檢查”,避免“甲檢查乙,乙檢查甲”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