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寧12月11日電 (記者 龐革平)1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正式公布《廣西壯族自治區主體功能區規劃》。按照規劃,廣西主體功能區劃分為三大類,即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該規劃的出台,是廣西落實十八大提出的關於到2020年我國主體功能區布局要基本形成的要求而採取的一項戰略舉措,將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實現科學發展。
據介紹,主體功能區規劃是基於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等,將特定區域確定為特定主體功能定位類型的空間開發單元。按開發方式,廣西主體功能區劃分為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三類區域﹔按開發內容,劃分為以提供工業品和服務產品為主體功能的城市化地區、以提供生態產品為主體功能的重點生態功能區、以提供農產品為主體功能的農產品主產區三類地區。
根據規劃,廣西的重點開發區域包括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桂西資源富集區等區域,到2020年重點開發區域的經濟規模將佔廣西全區的70%左右,人口將佔全區的55%左右,城鎮化率將超過60%﹔限制開發區域主要包括涵蓋29個縣級行政區的桂西生態屏障、桂東北生態功能區、桂西南生態功能區、桂中生態功能區、十萬大山生態保護區、北部灣沿海生態屏障、西江千裡綠色走廊,以及涵蓋33個縣級行政區的農產品主產區﹔禁止開發區域主要包括縣級以上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和重要水源地等,共有174處。在禁止開發區域,不允許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不能建設房地產項目。
為實現永續發展和建設“美麗廣西”,《規劃》明確提出,廣西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主體功能區布局,即以“四群四帶”為主體的城市化戰略格局,以“兩屏四區一走廊”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以及以“五區十五帶”為主體的農業發展戰略格局,最終形成空間開發格局清晰、空間結構優化、空間利用效率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差距縮小、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的嶄新局面。
為確保主體功能區布局如期形成,《規劃》還提出要建立健全相關保障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決定制定財政、投資、產業、土地、農業、人口、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和績效考核評價體系“8+1”政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