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薪糾紛普遍,村干部曾讓女工丈夫下跪
陳店鎮有著“中國內衣名鎮”之稱,這裡數千家內衣生產企業,在這些企業中,以家庭作坊式企業居多。而在這數千家生產加工內衣的家庭企業中,並沒有統一的工人薪酬發放標准。
在事發企業上班的另一位女工林娜(化名)告訴央視網記者,她今年初才來到這家工廠上班。她去年上班的那家企業發放工資,是按照每年的主要節日發放,一般在清明、端午、中秋、冬至和春節這5個節日中,才能結算工資。而她今年上班的這家工廠,雖然按月發放薪酬,但卻要扣除一個月的工資作為押金。
“第一個月干活沒有工資,等到第二個月,才能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林娜說。
一位在其他廠家打工的工人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工廠並沒有固定的工資發放時間,員工沒有生活費的時候可以向老板臨時支出,有時領到300元,有時可以領到500元,如果老板資金緊張的時候,隻能拿到50元左右。其余的薪資都要等到春節時才能領取。
當地眾多作坊式內衣企業雖然工資發放標准不同,但有一條卻是相同得:都需要扣押金。
“一些哪怕到年底結賬的時候,都要扣下數千元工資,要等到第二年的清明季節,才能拿到手。”這位工人說。
押金問題在新西溪村的內衣企業內留下了一個后遺症:員工與老板之間的對立情緒很大。央視網記者在當地走訪時發現很多民工對此很有抵觸,他們認為,明明是自己的辛苦勞動所得,自己卻做不了主。
王敏向記者介紹說,3年前她在另一家企業上班時,就因為工資問題與企業發生了糾紛。
那次糾紛也發生在接近年尾的時候,王敏提前一個月告訴工廠的老板,她要在臘月十五時結算工資回老家過年,當時老板滿口答應。但等到臘月十五這天結賬時,老板卻拒絕結賬,要求再繼續工作幾天才能離開,不然就拿不到余下的3000多元工資。王的丈夫與老板論理之際發生了糾紛,最后老板打電話到村委會,村干部們都趕來調解。
“沒有想到的是,村干部調解的結果,叫我丈夫向老板下跪道歉,”王敏對記者說。
“我當然沒有下跪,我們又沒有打起來,憑什麼叫我下跪呢?”王的丈夫向記者回憶當時的情景。
最后,該女工找到一位與村委會干部熟悉的親戚說情,才得以結賬。但最后結賬時,依然被扣下數百元,拿到手的僅有3000元。
一個意外的插曲是,王敏的工資被村委會的調解人員扣下200元,“他們認為已經到了吃飯時間,調解人員花了時間和精力,需要安排吃飯。”
廠內火災隱患無處不在
12月4日,汕頭內衣廠大火發生以后,當地的消防部門第一時間展開了調查。
汕頭市潮南區消防大隊大隊長嚴宏基對央視網透露,內衣廠內的每層樓都安裝了防火門,但從現場勘查,每層的防火門應該都是敞開的,形同虛設。“從理論上,如果防火門按照規定是關閉的,一樓發生的大火,不會從一樓竄到二樓和三樓。”嚴宏基說。
在內衣廠內,消防用的防火門建在每層樓的通道和樓梯的結合部,用消防門代替了人員日常進出使用的普通門,員工每天吃飯、取貨時出入,都用從消防門經過。“規定關上的消防門,應該經常敞開著。”嚴宏基說。
除了消防門使用不符合規范外,廠內火災隱患無處不在。
林娜告訴記者,在三樓車間的地面上,四處堆滿了內衣半成品。“很多時候,走路很難走,需要從這些內衣上跨過去,好像跳舞一樣。”
很多時候,在工廠的樓梯上也堆滿了半成品,一米多寬的樓梯,僅留下一個人才能通過的小過道。
這些遍地堆放的半成品,主要材料就是海棉外加一塊布料,不僅是易燃品,而且燃燒后散發的都是有毒氣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