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2月1日電 習近平總書記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參觀國家博物館大型展覽《復興之路》並發表重要講話,在全國各地干部群眾中持續引起強烈反響。大家認為,總書記講話發人深思、給人力量,一定要以百倍的信心和努力,苦干實干,推動偉大“中國夢”早日實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說,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了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展望了中華民族美好未來,提出了兩個“百年夢想”,極大地激發了全黨全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決心。我們要將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與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結合起來,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全市黨員干部群眾要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承前啟后,繼往開來,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兢兢業業做好各項工作,努力推動天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率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將有利於指導我們更好地結合實際、更有效地貫徹落實好黨的十八大精神。”11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組織自治區黨委常委深入學習了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郭聲琨說,習總書記從昨天、今天、明天來回顧歷史、重溫歷程、展望未來,要求我們珍惜成果、弘揚精神,充滿了自信、自省、自強。“三個堅信”體現了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也給予我們更大的信心和力量。全區上下一定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部署,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的熱潮,加快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步伐。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山西長治市委書記田喜榮對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有感觸。“我們現在所處階段確實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在總書記講話鼓舞下,我們將進一步凝聚共識、凝聚力量,把十八大精神落實到本職工作上來,埋頭實干,全面推進山西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為人民群眾早日圓夢小康,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沒有人不熟悉這些詞語,但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履職伊始用這樣的語言表達施政方針,給人一種清風拂面的感覺。”西北師范大學教授何繼齡學習總書記講話后表示,總書記用平和的聲調、朴素的語言、真摯的感情回答了三個問題,即我們從哪兒來?要去哪裡?怎麼去?每個關心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關注中國歷史與未來發展的人,聽到講話都感覺到了一種久違的親切,激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激情,堅定了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相信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能夠變為現實。
總書記講話中關於“中國夢”的論述,引起南開師生的強烈共鳴。經濟學院2011級本科生單言說:“回顧近現代歷史,正是勵精圖治的中國共產黨將我們帶向了正確的道路。現如今怎麼發展?方向要正,道路要對。總書記的講話道出了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關鍵。我們曾經有過讓世人敬仰的輝煌歷史,相信也會有更宏偉的未來。”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趙中社說,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時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艱難曲折和光明前景,令人既感到責任重大又熱血沸騰。十八大報告吹響建設海洋強國的號角,作為我國海洋大省,海南義不容辭應一馬當先。“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趙中社表示,海南建設海洋強省面臨許多挑戰,必須咬緊牙關攻堅克難,腳踏實地苦干實干,一代一代接力干,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在我們這‘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大巴山深處,聽到習總書記的聲音,鐵路建設者們都感到自豪和振奮。”西安鐵路局安康工務段巴山工務車間黨總支書記昝鈞剛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道路。隻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前進,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美中國夢。“作為基層鐵路職工,我們要把這種自豪和振奮融入工作中,扎根山區保鐵路一方平安,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我們鐵路人自己的貢獻。”
29日的《新聞聯播》結束后,貴陽市小河區委組織部干部紀文靜和退休的父母一起圍坐在電腦前,再一次聆聽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她表示,我們黨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回首過去、審視現在、展望未來時,用最朴實的話語表達了人民群眾最殷切的期望,這充分展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務實的形象和作風。她說:“我相信在他們的帶領下,祖國會越來越強大,中國的明天會更好。”
南昌鐵路局“井岡山”號列車一組黨支部書記陳靜在學習總書記講話后表示,“昨天”中華民族曾經遭受了深重的苦難﹔“今天”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終於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明天”我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去實現這個偉大目標。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下,我們“井岡山”號將大力傳承紅色文化,以井岡精神堅定信念、承前啟后、繼往開來,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交通服務需求,把祖國建設好。
(記者陳偉光、陳杰、龐革平、朱虹、冀業、謝建偉、姜峰、銀燕、黃嫻、魏本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