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不想要,30歲后要不到”,當前不少育齡男女發出的慨嘆,折射出不孕不育症帶給他們的遺憾。
中國人口協會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不孕不育患者目前已超過4000萬,佔育齡人口的12.5%。而20多年前,我國育齡人群中不孕不育率僅為3%。在快速增長的不孕不育患者中,25歲至30歲的人數居多。
生個寶寶咋就這麼難?
鄭州某高校王夏老師可謂事業有成,但她覺得自己的人生很不完美:與不孕症抗爭了五六年未能求得一兒半女,曾經恩愛的丈夫不能接受這一現實最終棄她而去。
“我太想要一個孩子了,也想留住這段婚姻,所以這些年我輾轉省會各大醫院,幾乎每周都要排隊看中醫、換藥方。”說起自己的求醫經歷,王夏眼含淚水,“藥湯真的很苦,但我一喝就是五六年。”
王夏的婚姻曾經令同齡人艷羨,婚后不久也曾懷孕。但追求學業的她不顧丈夫反對偷偷到小診所流了產,不想禍根從此埋下,手術感染引起的雙側輸卵管梗阻,最終擊垮了她的婚姻。
記者在多家醫院採訪時了解到,像王夏這樣受不孕症困擾的患者越來越多。作為國內首例試管嬰兒的誕生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一樓大廳人潮涌動,每天慕名而來的患者大約有1500人次。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喬杰介紹,現在有不少職場女性忙於打拼事業,一再推遲結婚生育時間,身體透支勞損,甚至出現閉經、潮熱等早衰症狀,等想要孩子時,生育能力已明顯下降。
年僅22歲的小宇已有兩次宮外孕的歷史。小宇說,結婚前她曾有過一次流產,沒想到正是這次不慎導致了不孕。
“不孕不育人口每年都在增加,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郭藝紅告訴記者,該院生殖醫學中心去年接診量已突破15萬人次。
三大原因導致不孕不育
29歲的劉某想要孩子,可老婆的肚子怎麼也不爭氣,到醫院檢查后才知道原因在自己。在醫生的詢問下他想起,由於在辦公室工作的原因,他經常陪人喝酒、泡澡、洗桑拿,不良的生活習慣,不經意間改變了他的生殖健康狀況。
“當前7成女性的不孕和5成男性的不育,都是由於后天不良習慣造成的惡果。”河南省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張翠蓮如是說。
“現在的年輕人做人流過於隨意,反復人工流產引起的輸卵管梗阻、子宮內膜過薄等是造成女性不孕的首要因素。”張翠蓮告訴記者,“現在年輕人的婚育觀念與過去有很大不同,未婚同居、晚婚晚育、離婚再婚增多等現象,致使一些女性錯過了最佳生育期。”
張翠蓮說:“子宮就好比土地,越肥沃種子越容易生根發芽。可每次打胎,都是對子宮內膜、對生殖健康的一次嚴重傷害,不僅不易受孕,還容易流產。此外,過早及不潔性生活都易引發輸卵管和盆腔炎症,從而導致不孕症。”
專家認為,過度熬夜、巨大的工作壓力是造成不孕不育率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就女性而言,因工作壓力大導致內分泌失調和多囊卵巢綜合征甚至卵巢早衰而引起的不孕在逐漸增多。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譚麗表示,近年來男性不育增高趨勢比女性不孕還要明顯。工作壓力大干擾身體內分泌,導致精子數量下降、精子運動能力降低和精子形態異常,從而降低男性的生育能力。
“相比卵子,精子更脆弱。局部溫度升高,如長時間開車、電焊作業等,都會引起精子少、弱,甚至把手提電腦放在大腿上、手機放在褲兜裡等,也會影響到精子的生長。”譚麗說。
惡化的環境對生育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結婚7年的小劉一直未孕,兩次到醫院做試管嬰兒,卵子形狀都非常不好,不能成功受精。原來,婚后她一直在一家商場賣家具,長期接觸甲?等有害氣體。“商場味很大,上一天班回來總覺得頭昏腦脹,沒想到竟然影響到了生育。”小劉告訴記者。
不孕陰影如何驅散
業內專家指出,實際上中國的“不孕潮”正在重復著西方一些國家曾經出現的情況,西方的前車之鑒應當讓我們警醒。隻要引起重視,一部分不孕不育症完全可以預防和避免。
喬杰認為,除了避免過度晚婚晚育外,輔助手段是調整生活方式。如不抽煙、不喝酒、不熬夜,性生活要健康、適度,同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多吃健康食品,日常生活細節都要注意。
培養平和、開朗的性格,減少精神緊張,避免過度勞累。夫妻雙方婚后生兒育女是人生的希望,但往往盼子太心切,特別是高齡者或結婚數年未孕者心情更加緊張,從而干擾了神經內分泌功能,反而不會懷孕。
譚麗提醒,要減少人流手術,重視第一胎孕育。因手術不潔,或術后調理不慎均會引起感染,以致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或形成附件炎性包塊,導致不孕不育。
“生育年齡最關鍵。”張翠蓮告訴記者,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是25歲到33歲,以后生殖系統功能開始退化,特別是卵巢功能開始下降。就算做試管嬰兒,35歲以下成功率在65%以上,而過了40歲,就銳減到25%。
“在什麼年齡,該干什麼就去干什麼,該生育的時候一定要生育。”張翠蓮提醒年輕夫婦,不孕症是隨著年齡增大而加重的,年齡越輕越容易懷孕,所以年輕夫婦在有正常性生活的情況下,婚后2年未孕就應及時去大醫院進行診治,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記者 桂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