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教育廳:異地高考不會一步放開 借考已遇高考移民【2】--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廣東教育廳:異地高考不會一步放開 借考已遇高考移民【2】

2012年11月16日07: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2011年,福建省高招政策開始“悄悄變化”——首次允許省內戶籍的考生可以在學籍地和戶籍地中任選一地參加高考。當然,這項“跨地借考”也有相應條件。當年3月14日,福建省高招辦作出《關於做好2011年普通高考考生跨縣(市、區)借考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一是考生具有借考地二年以上(含二年)高級中等教育學校學籍﹔二是考生父親或母親持有借考地的房產証或暫住証﹔三是考生父親或母親近兩年在借考地有納稅或繳交社保的記錄。

  而在這一年的高考大軍中,有一支342人的特殊高考生群體享受到這一政策,可在就學地參加高考。“這還是叫借考,從2012年起,這些想跨地的考生還可直接就在異地報名申請、異地參加高考,也不用再回原籍報名申請了。”時任福建省高招辦主任林其天說。

  2012年,福建又“首吃螃蟹”。1月4日,福建教育部門出台《關於做好2012年高等職業教育面向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單獨招生考試工作的通知》,首次將“在我省完成三年全日制中等職業教育、具有我省中職學校學籍並獲得職業資格証書和中職畢業証書、法定監護人近三年在我省連續繳交社會保險、戶籍不在我省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納入招生范圍。4月底,福建省招委會又進一步放寬報名條件,對外省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凡在福建省中職學校有一年及以上學習經歷的應、往屆畢業生均可報考“高職單招”。

  在官方的探索之外,民間版本的異地高考也在進行中。在福建外來務工人員最密集的晉江,一位叫溫玉澤的重慶籍外來工,創建了一所從小學到高中學制的荊山學校。自2009年以來,荊山學校開始嘗試“曲線致變”。按照老溫的辦法,就是把在這所學校裡的外省籍學生學籍寄挂在外省學校。按照各省不同的教材情況,專門開設渝、川、徽、湘、鄂、貴、豫共7個外地高中班。教材各用各的,老師自然也是從各地請來的,還分文理。畢業會考可放在福建,但最終高考時,仍需各自回原籍參加。

  這顯然與目前福建省所規定的“凡在福建高中有三年完整學習經歷的非戶籍考生”有所出入。而這一細節的沖突,也恰恰體現了實施異地高考,必然導致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難處。據悉,荊山學校為對接新政策,正在抓緊時間為186名外省籍高中生重新辦理學籍變更。

  與此同時,利益的矛盾與糾結,也在所難免。福建本身是優質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省份,高考又是自命考題。“放開異地高考政策后,不得不考慮的就是有可能出現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對本省初、高中本已並不寬鬆資源的沖擊問題。所以現在壓力最大的正是初、高中這一塊。”福建省教育考試院研究與宣傳處副處長劉輝雄表示,目前省教育部門正在抓緊醞釀細則。

  他建議,國家通過中央財政專項經費加大對福建省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的支持力度,並適當增加優質高校在福建的招生計劃,以抵沖外省隨遷子女在福建省參加高考所擠佔的本科招生計劃指標。

  “困難戶”廣東

  省內異地借考曾遭高考移民

  異地高考方案不會一步放開

  本報記者 賀林平

  全國外來工數量最多的廣東,可謂異地高考“破冰”的困難區。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曾對媒體坦言,在解決異地高考問題上,廣東是“全國形勢最嚴峻、問題最突出的省份之一”。

  十八大期間,羅偉其接受採訪時表示,廣東的異地高考方案正在制定中,將在年底出台。“一步放開,不符合廣東的實際﹔按照一個梯度設計,逐步放開,會比較科學。”他透露,在廣東的讀書年限肯定是一個重要指標。

  之前,廣東在廣州、深圳等地實施過省內“異地借考”。以廣州為例,按照規定,戶籍不在廣州市但在廣東省內、在廣州讀書且符合高考報考條件的考生,可以向所在中學申請借考,由區(縣級市)招生辦審批。經了解,去年在廣州享受這項政策的約有7000人。

  這種省內“異地借考”,幾年來一直運行比較順暢穩定。“唯一的不同,就是所謂‘錄取時不享受廣州市戶籍考生的待遇’。”廣州市招辦主任林洽生介紹說,這裡特指廣州大學等個別市屬高校,由於需要保証廣州本地生源的比例,所以錄取門檻對廣州戶籍考生和對市外戶籍考生稍有不同。

  不過記者注意到,即便是這樣一個不存在政策障礙和技術障礙的省內“異地借考”,一旦涉及高考移民,也會變得復雜。2009年開始,廣東省在省內戶籍“異地借考”的相關規定上加了一條:戶口在高中階段才遷入廣東省的考生,即使在廣州(深圳)就讀的,也一律不再辦理借考手續,必須回戶籍所在地報考。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院長楊開喬表示,有一些人在廣州讀書,但戶籍遷入廣州有困難,就先遷到一個小一點的城市,同時還想在廣州考試。由於異地借考需要對考生戶籍相關情況進行嚴格審核,而對這類戶籍原在外省、剛剛遷入不久、又沒有遷到廣州的考生,廣州本地的招考部門很難對其戶籍的詳細、真實情況進行核實,故出此政策。

  不過,隨著異地高考在全國的鋪開,有關戶籍方面的限制性規定逐步放鬆將是大趨勢。

  羅偉其坦言,如果異地高考完全放開,高中階段教育將首先受到沖擊,土地、師資等都難以一次性解決。在高考錄取方面,如果要保持廣東目前80%左右的高考錄取率不下降的話,每年要增加15.2萬個招生計劃,這部分招生計劃無論是省內解決,還是靠省外院校調劑,幾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他建議,對全國的招生計劃進行調整,將本科招生計劃調整為根據各省考生人數按比例分配。

  林洽生還提出,雖然異地高考的壓力主要是在省內,但異地高考帶來的連鎖反應,可能包括異地中考和義務教育階段外來戶籍學生教育問題,這都是擺在地市教育部門面前的現實壓力。

  “高分省”山東

  錄取分數過高對外吸引力小

  四條分數劃線阻礙省內借考

  本報記者 潘俊強

  今年2月29日,在《山東省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中,出現了打破地域和戶籍限制的字眼:從2014年起,凡具有山東省高中階段學校學籍並有完整學習經歷的合格畢業生均可在山東省就地報名參加高考,並與當地考生享受同等錄取政策。至於具體方案,據記者了解,山東省教育廳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制定完畢會及時向社會公布。

  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王向華副教授認為,山東考生多、資源少、錄取分數高,即使開放高考戶籍限制,對外省考生吸引力也不大。

  而一位教育官員表示,教育部每年會把各省區市的高考報名人數作為參考之一,來審批各大高校在各省區市的招生名額。放開異地高考總體上不會影響到山東籍考生的利益。

  雖然與福建同樣在2014年啟動異地高考,但山東省內“異地高考”卻始終在原地徘徊。根據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發布的《關於做好山東省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報名工作的通知》,明年,高考考生仍然必須在戶籍所在地報名。

  其原因之一是山東省內除了本科一批全省統一劃線外,本科二批在省內執行4條分數線:除了有省屬線、市屬線,濟南、青島還單獨劃線。

  以山東省2012年普通高校本科二批一志願分數線為例,文理兩科的省屬線分別比濟南、青島高出整整20分,市屬線近兩年和濟南、青島的分數線基本持平。一位煙台考生的家長表示,省內還要執行不同的分數線,對執行省屬線地市的考生不公平。

  有專家表示,出台允許非山東籍考生在山東參加高考的政策,阻力不大,比較容易推行。而山東省內的人口流動卻不容小覷,真正難點在於如何破除省內各地市之間的壁壘,想辦法在解決省內和省外考生公平的同時,也要想法實現省內各地市考生的公平。        

分享到:
(責任編輯:段欣毅、盛卉)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