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窺城:在北京社區感受“服務型”政府--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各地要聞

一隅窺城:在北京社區感受“服務型”政府

2012年11月12日08: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在社區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是個不錯的安排。”台灣聯合報系記者蔣志薇說。

  11日11時許,蔣志薇和40余名境內外記者一道,在中共十八大新聞中心的組織下,來到距天安門廣場路程約9公裡的東城區清水苑社區參觀採訪。

  在社區中心內的心理咨詢室旁,蔣志薇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說,許多城市社區裡的老人會感到孤獨,而心理咨詢服務能夠幫助他們調節心情。

  蔣志薇身旁的活動室裡,清水苑社區老年秧歌隊正在進行彩排,她們身穿荷葉邊服裝,整齊地跳著民族舞。

  “社區裡的居民很樂意來這裡參加活動。”清水苑居委會主任宋淑賢說,活動室每天的安排都很滿,除舞蹈外,時裝、健身也會吸引不少附近居民參加。宋淑賢說,生活方便了,居民們也就有更多的時間娛樂休閑。

  居民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得益於政府職能的轉變,簡言之,就是更向“服務型”靠攏了,而在當地官員看來,這種轉變中,“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作用明顯。

  網格化城市管理是指城市網格化依托統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數字化的平台,將城市管理轄區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為單元網格。

  為了讓境內外記者更清楚其運行方式,當地官員將來訪者邀請到東直門街道網格化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的一個名為“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平台”電子屏上,顯示著東城區17個街道立體分布圖。隨著工作人員移動鼠標,每個街道網格內的建筑布局、商業網點分布、人員構成、社會組織類型等資源信息都通過三維立體圖像展示出來。

  “該項系統已經按照人、地、物、事、情、組織的標准規范為基礎,實現各類管理對象底數入庫,實現便捷查詢。”工作人員侯秋靜指著顯示屏向記者講解道。

  “比如,用鼠標點住電腦屏幕菜單上的‘人’字欄,全區戶籍人口、流動人口、重點服務人群等信息一目了然,空巢老人、殘障人士等信息也可一查便知。”侯秋靜講到此時,記者們用相機記錄下了她背后的顯示頁面。

  東直門街道辦事處主任吳志輝向記者提供了一個事例:70多歲的孫曉娟是一位“空巢”老人,身體行動不便。這位老人所在“格”的工作人員在巡視時,通過PDA終端得知了老人的情況,隨即幫她聯系了一名負責照料的小時工。

  他還告訴這些採訪中共十八大的中外記者,除在北京推廣外,“網格化城市管理”已被26個省份的90多個城市(區)借鑒採用。

  在中國,政府的職能正向服務型轉變,這一點在中共十八大上亦有所體現,有分析人士認為,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服務型”執政黨,預示著中共執政理念和方式的嬗變。記者 歐陽開宇

分享到:
(責任編輯:賈玥、盛卉)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