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藍領”代表比例提高7%以上--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十八大“藍領”代表比例提高7%以上

2012年11月07日08:10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昨晚,十八大新聞中心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招待酒會,歡迎採訪大會的中外記者。 新華社發

  出席十八大的代表匯聚首都北京。截至昨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代表團以及中直機關代表團、中央國家機關代表團、中央企業系統代表團、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解放軍代表團、武警部隊代表團和台灣省籍黨員代表團等38個代表團已全部向大會報到。

  在這些代表中,“藍領”代表比例提高,出現了26名農民工黨員代表。代表結構的變化反映了中國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現實。

  ■代表構成

  細數十八大代表構成,基層黨員的面孔多了起來,新一代“藍領”黨員多了起來,改革開放以來入黨的黨員多了起來。

  更多代表來自第一線

  十八大代表中,黨員領導干部1578名,佔69.5%,比十七大時降低2.1個百分點。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692名,佔30.5%,比十七大時提高了2.1個百分點。其中,省(區、市)當選代表中,黨員領導干部1021名,佔65.6%,比十七大時降低2.6個百分點﹔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535名,佔34.4%,比十七大時增加51名,提高了2.6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海軍認為,提高生產工作一線代表的比例,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反映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意見和要求,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代表結構上更完善更合理。另一方面,說明中央決心擴大基層黨員在黨內事務中的作用。

  “藍領”代表比例提高

  工人代表數量大幅增加是十八大代表構成的一大鮮明特色。十八大工人黨員代表由十七大時的51名增加到169名,佔代表總數的7.4%,比十七大時提高5.1個百分點﹔省區市和中央在京企業的代表中,工人黨員佔10.4%,比十七大時提高了7.1個百分點。

  這些工人黨員代表,既有產業工人,也有駕駛員、營業員、服務員﹔既有國有企業的明星工人,也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技術能手。26名農民工黨員進入十八大代表行列,第一次以群體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

  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薛慶超說:“從黨誕生起,工人階級就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勇敢地擔負起歷史使命,圍繞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為推動歷史前進和社會進步發揮了主力軍作用,使鮮紅的黨旗上作為工人階級象征的鐵錘始終光彩奪目、熠熠生輝。”

  基層代表多獲榮譽稱號

  一個引人注目的變化是,十八大代表中,新時期入黨的黨員成為主體,表明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

  注重推優,是十八大代表選舉中在結構比例上的一個突出特點。

  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王京清表示,來自基層一線的代表中,97.8%獲得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全國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熱點前瞻

  在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在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繼往開來的盛會承載著億萬人民怎樣的期待?

  產生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

  十八大和隨后舉行的十八屆一中全會,將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將怎樣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萬眾期待,舉世矚目。

  今天的中國,既有改革開放30多年積累起來的豐富物質和精神財富基礎,又面臨著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等多重考驗。人們期待,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科學制定綱領和大政方針

  從戰略全局上對國家改革發展作出規劃和部署,是歷次黨代會的重要任務。

  十八大報告中會有哪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新部署,是人們高度關心的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會有哪些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會有哪些新拓展?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會有哪些新部署?

  人民群眾期待,黨的十八大,將對過去5年和十六大以來所取得的經驗進行總結,對當今國內外大勢作出判斷,對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進行分析,從而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

  對“深水區”改革作出部署

  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難度加大,一些綜合配套改革因為涉及深層利益格局調整而面臨阻力。人民群眾對深化改革有更高的期盼,盼的是改革能進一步破除束縛生產力發展特別是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盼的是改革能進一步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盼的是人民群眾能更好分享發展成果。

  黨的十八大,有望成為凝聚改革共識的新起點——改革必須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改革必須更加注重結合頂層設計和人民群眾首創精神﹔改革必須堅持中國特色。人們期待,通過十八大進一步將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

  加快解決民生突出問題

  在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與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今年發布的《社會管理藍皮書》中顯示,反映收入差距的中國基尼系數仍然達到0.438的水平,城鄉居民收入比達到3.3倍。

  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先富與后富的關系,考驗著黨的執政能力,關乎著億萬群眾的切身利益。做大“蛋糕”十分重要,沒有30多年經濟騰飛的積累,持續改善民生的巨大投入就無從談起﹔更公平地分配“蛋糕”同樣關鍵,如何保証經濟增長與收入增長同步,如何進一步調節行業收入差距、提高勞動性收入比重?人民期待著在十八大后這些問題的答案能更加明晰,真正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新聞報道

  超1700名境外記者報名採訪十八大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主任翟惠生昨天表示,截至目前,報名採訪十八大的外國記者和港澳台記者人數達到1700多人,超過5年前採訪十七大時的境外記者人數。

  >>記者招待會安排

  ◎11月9日

  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王京清介紹黨的建設工作,並回答記者提問。◎11月10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張平介紹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11月11日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孫志軍,文化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趙少華,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田進,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書記、副署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蔣建國介紹文化體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11月12日

  住建部部長、黨組書記姜偉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朱之鑫,環境保護部部長、黨組書記周生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楊志明介紹中國民生領域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據新華社        

 

分享到:
(責任編輯:段欣毅、仝宗莉)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