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发津补贴现象突出
各地通报显示,一些地方和单位采取巧立名目,或私设小金库的方式,为全体职工或部分干部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
有的借加班费名义发放。贵州省纪委通报,黔西南州兴仁县第二中学校长徐美红任职期间,学校以加班费等名义违规发放津补贴33.5275万元。辽宁省纪委通报,经葫芦岛市交警支队机动十大队大队长赵永刚同意,机动十大队以发放加班补助的名义,违规为干警和辅警发放加班补助费,赵永刚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有的借过节费名义发放。北京市纪委通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发放过节费、校庆置装费等方式发放津补贴,共计人民币256.86万元,党委书记、院长武马群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公务员能不能享受节日福利?今年初,河南省郑州市纪委案件审理室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解释:要看发放过节福利的资金来源。机关、事业单位逢年过节向干部职工发放一定的节日福利是有依据的,也是应该的,但前提是资金必须从单位的福利费和工会经费中列支。
用其他名义滥发津补贴也为数不少。四川省纪委通报,雅安市名山区城东乡党委书记鄢勇以征地拆迁工作补贴名义,分别向乡干部每人发放补贴3000元和500元,共计发放11.5万元。福建省纪委通报,宁德福鼎市供销总公司党支部书记陈克明等人以“党员活动”为名,虚开发票套取资金1.302万元,用于全体党员发放补贴。
更有单位打着为职工谋福利的理由私设小金库、账外账。安徽省纪委通报,淮北市人防办虚列费用支出,套取财政资金,设立“小金库”,用于吃喝、购酒、发放津补贴。陕西省纪委通报,安康市石泉县档案史志局私设“小金库”存入资金10.68万元,将其中5.26万元用于给职工发放年节慰问金。
“津贴补贴问题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央纪委法规室曾解释说,国家允许各地根据本地经济发展、财力状况调整津贴补贴,但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国家统一工资政策外普遍自行设定津贴补贴,名目繁多,资金来源不规范,水平相互攀升,不仅违反了国家财经纪律,也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公。
为此,从2006年开始,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等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2013年8月1日,《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开始施行,明确如发生“超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以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实物等形式发放津贴补贴”等12种行为之一,将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乃至撤职的处分。
![]() |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