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安置问题,持续成为关注热点。5月初,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谈及当前中国经济时指出,要把人员的安置作为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重中之重。在具体工作上,“要有人文关怀,带着感情,将心比心”。
5月18日,财政部印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这项规模为1000亿元的专项奖补资金由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统筹用于符合要求的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其中,基础奖补资金占资金总规模的80%,结合退出产能任务量、需安置职工人数、困难程度等按因素法分配;梯级奖补资金占资金总规模的20%,和各省份、中央企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量的省份、中央企业,按基础奖补资金的一定系数实行梯级奖补。
化解过剩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目前正按计划全面推进。今年以来,各地如何看待去产能下的职工安置?有关部门出台哪些政策避免下岗潮的出现?哪些企业做法值得推广?对于这一问题,业内专家又是如何看的?
多省认为职工安置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网记者注意到,仅从今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看,至少有13省区市明确提及,要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
比如,黑龙江省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组织化分流安置5万职工,尽快改变万吨采煤用工高达48人是全国平均3倍的落后局面。湖北省要求,切实做好淘汰落后产能中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重庆市提出,妥善处理市场出清中的各方利益诉求,做好企业兼并重组、依法破产和职工安置工作。
此外,今年到目前,一些省份的党政一把手也在不同场合强调职工安置工作的重要性,并上升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
3月28日,吉林省政府召开研究煤炭行业去产能专题会议,强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广大职工切身利益。针对去产能可能带来的影响和问题,省长蒋超良强调,相关部门要算好细账,精准到人头、到企业,细化措施办法,千方百计解决拖欠职工工资问题。
4月5日,在江西省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上,省长鹿心社指出,认真处理好去产能与稳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5月中旬,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谈及去产能时指出,政府协助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更加细致地做好社会政策托底工作,防止引发社会风险。
职工安置工作由政府多部门合力推进
今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透露,当前以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作为此次化解过剩产能的切入点,共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统130万人,钢铁系统50万人。他强调,去产能过程中,做好职工的安置是关键之举。
“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要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李克强总理在两会记者会答问时表示,我们必须做到产能要去,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而且争取让他们拿上新饭碗。对于一时尚不能够做到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有能力进行妥善安置。
在持续半个月的两会时间里,这一问题始终为媒体所关心。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负责人也对此明确表态。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指出,从以往经验看,在钢铁、煤炭领域去产能过程中,各地政府并没有找中央政府,他们想了很多办法,能够妥善解决职工安置问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中央财政已安排1000亿元专项资金,数字还可以继续调整。
两会落幕后,4月7日,人社部等7部委适时出台文件,明确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办法。具体做法包括内部分流、转岗就业创业、内部退养以及托底帮扶等。这份文件也成为各地落实职工安置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这份文件,对拟分流安置人员在100人以上的,要举办专场招聘活动;鼓励开展跨地区就业信息对接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之内、再就业有困难的,可实行内部退养。文件要求职工安置方案应按规定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后公布实施,否则不得实施。
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文件要求加强监控:对涉及职工人数多、安置任务重、稳定压力大的地区和企业,实施重点监测,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降低失业风险。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