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去产能全面推进 避免下岗潮成重中之重【2】

人民网记者 贾玥

2016年05月19日10:02  来源:人民网
 

企业经验:安置方案是否公平最重要

一些企业好的经验做法,正被政府有关部门列为推广对象。

5月1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刊文指出,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工作正在扎实推进。要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提炼各地化解过剩产能典型。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是被发改委“点名”肯定的企业之一。据《浙江日报》报道,杭钢在150天内清退了3000多名劳务派遣工,分流安置了近9000名正式工,除了几位等待工伤鉴定后再确定分流通道的职工,其他所有钢铁业的分流职工已分流安置完毕。

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刊物《今日浙江》透露了更多内情。刊载文章称,几十年视厂为家的职工焦虑、恐慌、痛苦,情绪波动大,加上职工构成复杂,有土地征用工、特殊工种岗位职工、农合工等等,分流安置规模之大、情况之复杂,在浙江省属国企中绝无仅有。

能否制定出科公平、合理的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就显得至关重要。杭钢方案推出了提前退休、提前退养、内退、解除劳动合同、集团内安置、省市属国有控股企业就业安置等12条渠道,特别是针对“40”“50”文化程度低、找工作难的职工群体,特意设置了服务输出渠道。每个群体、年龄段都能找到合适通道,而且各条渠道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相对平衡。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是另一典型。今年3月,陕煤化出台《关于建立富余人员分流安置长效机制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分流安置职工最关心的待遇问题,在略高于国家标准的原则下制定。符合条件办理特殊工种退休、病退、退职的职工,将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对于自谋职业人员,一次性补偿3-5万元不等。

专家:安置难度要比过去大得多

“同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企减员增效的大规模职工下岗相比,现在的法治环境和职工维权意识、职工下岗安置成本、社会就业结构等因素,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安置难度要大得多,问题要复杂得多。”近日,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韩康在其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指出。

韩康认为,中央政府提出城镇登记失业4.5%的目标,本来就是一个绷得很紧、难度很大的任务,再陡然增加更大规模的就业人群,让大量下岗职工能在比较宽裕的就业环境中再就业,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协会副理事长徐晓兰也注意到,由于技能单一,去产能造成的结构性就业人员将面临就业上的尴尬处境。这些人群会涉及多少人?今年初,新华社援引中金公司的报告称,未来2-3年,若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钢铁、煤炭开采、水泥、造船业、炼铝和平板玻璃减产30%,将造成裁员300万人。

“如果完全靠市场调节,分流后大量职工必然面临完全失业的境地。”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卫兴华表示,“对此,我国政府并没有坐视不管,中央财政要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显然是为了弥补市场功能的不足,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种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徐晓兰建议,应抓紧构筑新劳动力培育体系,将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作为结构性就业人员培养体系通盘考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鼓励兴办继续学习及再教育机构,形成良好再就业氛围。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则在借鉴20世纪90年代去产能经验的基础上表示,当下要抓紧培育去产能的动力机制,破除银行、企业和广大职工去产能的后顾之忧。同时付之于有效的激励机制、试错机制、监管机制、责任机制和评估机制,提升治理僵尸企业和去产能执行效率,积极推进去产能战略规划实施。

(责编:贾玥、肖红)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