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4日10:24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提升参保质量需加快改革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仅要扩大社保的覆盖面,还要提升内在质量,提高各方面对社保制度的信心和积极性,这有赖于进一步推进社保改革。褚福灵认为,加速制度整合将是后续改革的重要一步。
在统一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方面,据媒体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已有天津、青海、山东、重庆、广东、宁夏、浙江、上海等8省市完成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整合。
制度并轨后,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的城乡居民,包括农村居民、城镇非从业居民等,均可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地区内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实现统一的管理部门、筹资标准和信息系统。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也将随之被理顺。
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人社部管理,新农合则由卫计委管理。不同部门分管城乡医保,造成流动人员重复参保、重复补贴与漏保现象并存。2013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上述3种医疗保险的管理职责由一个部门承担,但至今未落实。
此前,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针对人社部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报告提出,要在2015年11月前完成研究制订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改革和试点实施意见的工作。建议国务院加大协调力度,尽快提出工作方案并抓紧实施。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是本届政府力推落实的社保制度改革之一。国务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覆盖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有机衔接、政策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下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后,政府在重特大疾病保障与救助机制建设上的又一大动作。
根据《意见》,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大病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到2017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
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面,提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也一而再地被业内人士敦促尽快落实。
早在2012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已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但此后,全国统筹推进步伐缓慢,甚至一度陷入停滞。从养老保险收支情况看,各地差异巨大,全国统筹已迫在眉睫。
“社会保险遵循大数法则,统筹层次越高,越有利于保险互济能力的发挥。”专家指出,当务之急应推动尚未实现省级统筹的各地区加快工作进度,统一省级行政区域内养老保险缴费率、发放率,平衡省内地区间资金缺口。
为此,人社部在10月底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积极推进形成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事实上,“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也被写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之中。(贾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