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铭记历史  警示未来(我的抗战记忆)

——抗战老兵讲述抗战故事

2015年08月15日04: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河北张家口女中秧歌队在和平印书馆门前庆祝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资料图片

  图片自上而下分别为:刘清霜、李泽民、贾里、秦友三、刘存信、许乃卿。
  卢晓琳 张毅 刘丰摄

  侵华日军递交投降书。
  资料图片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1945年8月的今天,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

  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东方主战场取得了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胜利。这一天,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举国上下欢呼雀跃,大江南北奔走相告,无不沉浸在欢乐的海洋。

  70周年过去了,抗战老兵难以忘怀那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一页,那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今天,请抗战老兵打开记忆大门,还原抗战故事,是为了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编 者 

      

  刘清霜:“粮食是抗日根据地的生命线”

  本报记者 冯春梅 卢晓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98岁高龄的刘清霜老人的抗战记忆里,她最深的感慨就是“粮食是抗日根据地的生命线!”

  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班结束后,刘清霜回到河南省清丰县就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那时的村子里到处都有稚气未脱的孩子们手持红缨枪尽职尽责地站岗放哨,空气里飘扬着抗日歌声,人们的胸膛里激荡着保家卫国的热流。

  1942年9月,刘清霜被组织派往她的家乡——清丰县五区开展对敌斗争。残暴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对根据地实行“杀光、烧光、抢光”政策,频频窜至各个乡村抢夺百姓的粮食。为了夺回群众的粮食,清丰县五区区干队和民兵队的13名队员埋伏在距离日寇据点约一里地之处,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突然开枪,敌人以为遇到了八路军主力,惊慌失措,丢下粮食像兔子一样逃窜回据点。

  当得知区干队把粮食抢回来之后,乡亲们欢呼雀跃,高喊“胜利了”“共产党万岁”,在群众大会上,区干队把抢回的粮食发还给群众。通过这些反敌人抢粮的战斗,边区乘胜追击,解放清丰县,极大地提高了党的威信和影响,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八路军。

  回想起1945年8月15日,老人难以抑制激动,她回忆当时清丰县召开了群众大会,向群众宣布了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会场顿时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泣不成声。各个区的群众欢庆抗战胜利,他们唱歌、跳舞、放起鞭炮庆祝抗战取得胜利,有的区还搭起舞台演出地方戏种,整个边区洋溢着比过年还喜悦的气氛。

  总结粮食工作在抗战中的地位,刘清霜说了这样的话:“没有粮食,就没有生存,粮食是我们的生命线。”粮食工作主要是号召群众交好粮、交公粮,是部队作战的物质基础之一,群众节衣缩食,支援抗战,而部队打的每一个胜仗,都让群众欢欣鼓舞。

(责编: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