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铭记历史  警示未来(我的抗战记忆)【3】

——抗战老兵讲述抗战故事

2015年08月15日04: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刘存信:“团里第一次有了重武器”

  张方洲 张 力

  今年89岁的刘存信空军中将,对当年参加抗日时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1939年夏,刘存信所在部队在鲁西陵县与伪军遭遇,枪声、喊杀声不绝于耳。刘存信跟着突击队追击,冲进一个院子,猛然发现藏有许多伪军。身处危境,他灵机一动,大声喊道:“一班、二班包围屋子,三班守住门窗,不要让一个敌人跑掉!”伪军们吓得魂飞胆丧,纷纷举手投降。等战友们赶到,俘虏20多名伪军,那年他刚刚14岁,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各处日军据点也基本处于“龟缩”状态。同年6月,刘存信所在团接到上级的命令,准备对驻守在菏泽地区的郓城和鄄城的日军两个据点实施攻击。由于日军的地堡很坚固,周围又布置了铁丝网,同时敌人火力也较之我军猛烈,于是上级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办法消灭部分日军的有生力量。

  按照既定作战计划,在佯攻鄄城的战斗打响一个小时之后,郓城据点的日军果然“中招”,100多日军携带两门92毫米步兵炮从郓城向鄄城增援。日军到达郓城西边的潘溪渡村,进入预先设置的埋伏圈,激烈的战斗瞬间打响。战斗中,虽然我军的兵力多但日军枪械装备精良火力猛,而且此时受到伏击的日军用两门92毫米步兵炮对我阵地猛烈攻击。正在此时,团长命令刘存信所在的警卫排出击。

  警卫排20多人配足了弹药,沿着日军的右侧包抄过去,乘其不备摧毁日军的主力步兵炮。看到敌人的92步兵炮“哑巴”了,此时部队士气大增,团长组织两个批次冲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出城增援的日军100多人,抓获战俘9人,缴获日军的2门92毫米火炮,团里第一次有了重型武器。大捷庆功会上,八路军二分区司令员肖华同志还亲自到团里祝贺。

     

  秦友三:“新四军来了,打鬼子呀”

  张 毅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我们都十分高兴,但我所在的吴兴地区并未就此安宁。在军事科学院第一干休所,89岁的抗战老兵秦友三讲起抗战经历,依然有着挥之不去的记忆。

  1945年1月,正在无锡邵巷小学当老师的秦友三,通过报纸了解到共产党正在筹办苏浙公学。在这所被称为江南“抗大”的公学里,学员们在思想和军事才能上都得到提升。

  “伪军和鬼子抢了我们的粮食,你们新四军能不能管?”老人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次,老百姓前来哭诉,虽然当时秦友三身边仅有乡长和指挥员二人,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说:“管,当然要管。”经侦察发现敌人有十多人,秦友三让村里的人们大喊“新四军来了,打鬼子呀!”随后他们三人配合,以枪声、喊杀声让日伪军摸不清敌情,感到身陷重围的敌人顿时乱了阵脚,纷纷抱头逃遁,老百姓的粮食被如数夺回。

  “人们都是向往和平的。”秦友三从事革命工作期间,深深感到群众支持是胜利至关重要的因素,他说:“其中也有一些日本人。浙西地区有位叫公井野的秘密日本共产党人,经常给我们情报,帮助我们对抗侵略者,直到抗战胜利。”

  紧张的清剿日伪军的工作形势非常艰巨,秦友三所在的负责押送粮草的部队在赶往前线的路上,得知日本帝国主义已经投降的消息,“战士们喜极而泣,并将粮草就地分给当地的百姓,那欢庆的画面永远忘不了。”老人回忆之中露出了笑容。

(责编: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