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警示未来(我的抗战记忆)【2】
——抗战老兵讲述抗战故事

贾里:“大街小巷都是驱赶日寇呼声”
倪光辉 张 毅
“赶走日本帝国主义,这里有几个鬼子往你那跑过去了,抓住他们,投降放下武器。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民众驱赶日本侵略者的呼喊声。”70年过去了,抗战老兵贾里仍能够回忆起日本投降时沈阳街头的情景。
1945年8月,正在沈阳师范学校读书的贾里刚满19岁,随着东北民众抗日热情高涨,他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加入了由东北抗联战士、劳工、学生组成的抗日队伍。
“那时日本刚宣布投降,沈阳非常混乱,部分日伪军不肯缴枪,负隅顽抗,三五成群地到处搞破坏,我所在的特务团便奉命配合苏联红军,展开清剿残余日伪军的战斗。由于苏军语言不通,我们一些文化较高的同志就为苏军当翻译和向导,当时仍有不少日伪军不退出‘北大营’,我们和苏联红军冲进后,刚放几枪他们就全部缴械投降了!”清剿战斗俘虏日伪军500多人,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及军用被服。
“5岁便经受日军侵略之苦。”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县的贾里经受了14年“亡国奴”般的生活,“当亡国奴的滋味不好受,不让说自己是中国人,被强迫接受日语教育,食不果腹是经常的,粮食全部交给了日本人,甚至吃大米饭都是‘犯罪’,若有人私下食用大米,被发现轻者打个半死,重者就抓去当劳工修筑工事,为了保密,在工事完工后便将劳工集体杀害,人命在他们眼中就如同草芥,只要稍有不从便被残忍杀害。”贾里讲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满眼泪水。
清剿战斗从沈阳一路打到河北的丰宁,“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日本人在当地设置了大量的‘人圈’,就是用土围栏把人当牲口一样圈起来,一个村庄一个大围子(人圈),且有人监视他们劳动。都把人残害到了什么地步!”贾里愤慨地说,1945年的12月,战士们看到围子里的男女老少大多数没有衣服穿,有的人只能用麻袋来裹体。“为了遮羞,就在地上挖半身深的坑,人就在坑里坐着。震惊之余,战士们纷纷脱下军装给百姓穿上。”贾里缓了缓神接着说:“3500多万同胞死于日军枪口之下,这是多大的苦难!中华民族受战争的苦太深重了,我们不能忘记残酷的战争年代,不能忘记百姓遭的罪,不能忘记中华儿女为取得民族独立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战争太残酷,不要让历史重蹈覆辙。”贾里一边说着一边卷起裤腿,弹片留下的伤疤历历在目。
李泽民:“咱们民兵有力量”
本报记者 卢晓琳
70年前,当通过报纸得知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宣布投降的那一刻,时任民兵队长的李泽民老人无法抑制住激动的泪水。
记者见到的李泽民老人,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让人丝毫联想不到他已经90岁高龄。老人告诉记者,在他的头上、腿上至今还有当年被日军的炮弹炸伤留下的伤疤。
那是在执行一次伏击任务时,所有人都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突然敌人的炮弹呼啸而来,他的头上和腿上当时就血流不止,但是为了完成任务他依然纹丝不动。直到冲锋号吹响时,他和战友们才勇猛地冲向日军。李泽民老人一边展现着这些伤疤,一边陷入对往事的深沉回忆。
1945年,李泽民在冀东军区十三分区滦南县五区人民武装部领导下担任民兵队长,主要负责五六个村30—40人的民兵区小队。20岁的他意气风发,给部队带路、站岗放哨、送信、组织青年宣传、维护村里治安保卫以及给部队保障给养,由于工作出色,李泽民和他带领下的民兵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
民兵队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为部队作战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1942年“4·12大扫荡”以后,日寇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在根据地周围修筑了无数碉堡、据点,还挖了宽4米、深2米、长达40多公里的所谓“封锁沟”,根据地通往外界的一切道路全部被封堵。为了打破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军分区部队和县民兵基干队,在村模范民兵班的配合下,端炮楼、拔据点、填平封锁沟,有力地粉碎了日军的阴谋。
第一时间给部队提供最新的情报也是民兵队的重要任务。民兵队员们乔装打扮,利用熟悉当地地形的优势,想方设法把最新的情报送到部队。大家深知传递情报的“勤、快”对于部队作战的影响之大,他们即使付出再大的牺牲也要把情报传递到八路军的手上。在一次为区小队传送情报的路上,李泽民遇到了汉奸的搜查,幸亏老乡让他在猪圈里躲了一夜,才保证了他把情报安全送达部队。
民兵也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回顾自己的抗战岁月,李泽民说:“就是一句话,咱们民兵有力量!”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