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筑文化之桥 亲情连华人之心--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

“亲情中华·汉语桥”夏令营(浙江)调研侧记

汉语筑文化之桥 亲情连华人之心

潘婧瑶

2015年08月06日08:42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2015年8月2日上午,2015“亲情中华·汉语桥”夏令营浙江青田营举行了闭幕仪式。人民网记者潘婧瑶 摄

    “你走得很远很远,却走不出我的挂牵;隔着海,隔着山,还是如同咫尺之间……”在孩子们带着各色口音的动人歌声中,2015“亲情中华·汉语桥”夏令营浙江青田营于8月2日上午正式闭幕。

    除青田外,本次夏令营在浙江杭州、宁波、湖州、嘉兴、温州等地的各营活动也已陆续结束。7月31日至8月3日,人民网记者随中国侨联、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夏令营工作调研组,来到杭州、青田、温州三地,近距离地体验了这次海外华裔青少年们的汉语学习之旅、文化寻根之旅。

    汉语桥 中国风

    “让孩子们愿意主动讲汉语”

    “亲情中华·汉语桥”夏令营是中国侨联、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合作项目,旨在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加深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激发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增进中华情愫和桑梓情怀,做中国与住在国人民的友好使者,连结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桥梁与纽带。

    浙江省是华侨华人主要的祖籍地之一。据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介绍,本次夏令营分布在全国13个省市的27个班级,共招收了近1000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学员,其中255名在浙江参营,年龄在14-18周岁之间。这些学员旅居于不同的国家,其中大部分在欧洲生活。

    对这些孩子来说,除在海外华文学校进行业余学习,以及和父母之间偶尔的交流外,平时并没有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青田营的一位女学员金昭祥对记者说,她十岁随父母定居希腊,随后短短五年间,她学会了英文、希腊文和一点法文,然而却很少有机会讲中文,因此,参与这次夏令营成了她重新学习和巩固汉语能力的机会。“我的爷爷奶奶还在青田,每次我在国外讲中文,我就想起我的爷爷奶奶,想到我在青田的家。”

    刘琴博士是杭师大国际教育学院夏令营项目组主任,在杭州营担任汉语教师。她认为,本次夏令营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让这些孩子们的汉语水平提高了,同时以汉语为桥,传递了中华文化。在刘琴老师的课程中,不仅涉及简单的汉语口语教育,还适当增加了古诗词、成语等传统语言文化的内容,并要求高级班的学员能够用汉语来讨论环保等社会话题。

    记者发现,很多学员或许并不能理解“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这句话的意思,然而他们在日常交流中都在努力说汉语,并非常真诚地说,将来要带自己在国外的同学朋友们到中国来,到自己的故乡来。

    “教育的本质是‘授人以渔’,夏令营并不能一下子教给他们所有的汉语,教汉语是为了让孩子们更主动地讲汉语,主动融入中国文化。”杭师大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唐世明说。

相关新闻:

(责编:潘婧瑶、盛卉)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