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筑文化之桥 亲情连华人之心【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

“亲情中华·汉语桥”夏令营(浙江)调研侧记

汉语筑文化之桥 亲情连华人之心【2】

潘婧瑶

2015年08月06日08:42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在2015“亲情中华·汉语桥”夏令营浙江青田营闭幕仪式上,孩子们朗诵《侨界文明公约》。人民网记者潘婧瑶 摄

    传文化 爱家国

    “游学结合”使家乡更亲近

    “览群书,知古今,闯天下,汇中西。敬科学,善创新,重实践,成大器……”每一位学员,都在14天的夏令营时间内,学会了朗诵这篇218字的《侨界文明公约》。

    这篇类似于“三字经”的公约,全篇分为劝学、尚和、崇本、明礼、守法、立志、兴邦、结语8个部分,不仅朗朗上口、易于诵读,其中更蕴藏着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中国的价值观。浙江省侨联宣传部部长朱小敏指出,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孩子们产生对于祖国和家乡文化的亲近感。

    长期在海外生活,使得这些孩子缺乏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的机会。因此,本次夏令营的课程设计,既包括30%的汉语课程,还包括20%的文化课程,如剪纸、书法、水墨画、茶艺、武术等,同时提供了20%与本地同龄人的文体交流活动,以及30%参观人文景观、体验民俗生活的文化访问。

    朱睿翔是一名青田营的学员,随父母旅居于德国。在夏令营里,他的武术操练得特别好。“学好了武术就可以保护美女!”这句稚语引发了现场大人们的一阵善意的哄笑。

    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我喜欢夏令营,这里吃的好住的好。我喜欢学中文,喜欢武术,喜欢打鼓,喜欢剪纸……”简朴的话语里充满了对中华文化的好奇和兴趣。

    事实上,为了让这些孩子体验到祖国和家乡的文化,各地各营的老师们可谓是绞尽脑汁。浙江拥有明媚秀丽的山川景观和古老丰富的人文传统,因此,每一地的课程设计,都物尽其用,尽显地域文化特色。在杭州,孩子们游览了西湖,参观良渚文化村,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等欣赏精致的传统工艺;在青田,学员们则游览了石门洞景区,并在世界农业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实地考察。

(责编:潘婧瑶、盛卉)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