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直面中国贫困角落:最穷人口 1年最多吃3顿肉
直面中国贫困角落
——新华社记者行程上万公里探访“锅底人群”(上)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中国最穷的人生活得怎么样?
在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这个问题似乎游离于很多人特别是都市人的视野之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尚有7017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居民的7.2%。
“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
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向全国全世界立下了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军令状。
半年来,新华社派出9支调查小分队,分头赶往中西部贫困地区,实地体察父老乡亲的生活状况,看“真贫”。由于位置太偏、路况太差,大量时间花在了途中。不少记者走了这样的路: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泥泞狭窄的羊肠小道只够放双脚。大家必须憋着一口气,双手抠住石头,探虚实,再迈步,才能避免坠入深不见底的山涧。
这样的采访经历本身,足以辩证地说明中国贫困问题现状——
一方面,通过30多年的扶贫攻坚,农村贫困面大幅缩小,贫困被赶进了“角落”里。
另一方面,今后的扶贫不得不去啃最硬的“骨头”。那些最穷的地方,也正是底子最薄弱、条件最恶劣、工程最艰巨的贫困堡垒。
有人把贫困的不同程度比作一口锅,而最贫困人的被称为“锅底人群”。从广义上说,7000多万贫困人口就是全中国的“锅底人群”。
四川省大凉山区美姑县拉木阿觉乡马依村的几名孩子站在村里的一处空地上(3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地摄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