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孩子,一声叹息
小七孔,世界自然遗产,旅游旺季总是游人如织,甚至常常人满为患。然而,景区5公里外便是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极贫区。
比如菇类村,全村357户,除一户开农家乐外,几乎再没有人依靠景区发家致富。当地特产瑶山鸡肉香味美,也一直没有打开近在咫尺的市场。
根本原因之一,是精神文化封闭落后。全村1200多人中,有1100多人是文盲、半文盲。多数村民至今不会找、也不敢找市场,只能靠种田维持温饱。
教育缺失导致“精神贫困”,成为一些困难群体脱贫的深层障碍之一。
甘肃省东乡县龙泉乡北庄湾村小学,学生们在上数学课(3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斌摄
甘肃东乡受教育人数呈“宝塔式”递减:一些小学一年级有50个学生,到五年级就只剩下5个。东乡县有个村庄500多人,至今没有出过一名高中生。
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全国各地都已较为完善,免学费、营养午餐等措施更让无数孩子受益。但是,孩子初中甚至小学便辍学的现象在贫困山区并不少见,一些家长很早就带着子女外出务工。对于那些最穷的家庭来说,上学本身就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大开销。
在广西都安县隆福乡葛家村,记者看见一对小兄妹,穿着沾满泥垢的棉衣、凉鞋,背着装满牛粪的背篓,弓着腰,一步步向山坳走去。背篓里的牛粪超过40斤。男孩12岁,女孩10岁,但身高只有一米出头,非常瘦小。那天本该上学,但是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去乡里开会了,孩子们只能停课。
跟着他们去家里,他们的父亲正在为孩子读书发愁:“学费不收了,还有书本费、杂费和生活费呢?”
他家还有个初中生,每周从乡中学往返就要车费40元。不坐车,就只能步行几个小时山路,包括爬过陡峭的悬崖。
“最好的房子是学校”,的确已在大部分农村变成现实。但是,教育设施落后、师资缺乏,仍是贫困地区的共同难题。
在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木克基村,一名孩子趴在床上做作业,她的家里没有桌子(3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摄
贵州从江下江镇高坪小学,151个住校生挤在几间活动板房里。其中一间是教室兼寝室,前半部是课桌,后半部是上下铺。4张床,每张床挤两个人,可以睡8人。但男生有12名,开学时大家抽签,抽到的住床上,抽不到的睡课桌。
即使这样,孩子们却开心地说:“现在的住处比原来宽敞多了。”
去年,他们住在上世纪70年代建的一座两层木房里,所有男生都睡在课桌上,而60多个女生挤在房顶一个约30平方米的空间里,睡大通铺。今年元月7日,寒假放假第一天,夜里12点失火了,烧光了全部教室、寝室、食堂。
不幸中的万幸是没有伤到人。
“假如大火早一天烧,孩子还没有放假,并且正是半夜睡觉时……”校长潘学文至今心有余悸。
一些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为贫困代际传递埋下隐患。
![]() |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