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015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人民网>>时政>>正文

1938年2月8日 国际慰劳团慰劳八路军

2015年05月11日10:49  来源:国际在线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抗战史上的今天]1938年2月8日 国际慰劳团慰劳八路军

1937年10月,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来到山西盂县八路军总部,八路军的作战英勇与艰苦朴素深深感染了这位美国作家。1937年12月,史沫特莱启程返回武汉。她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支持下,发起组织了西北游击队后援会,得到了汉口外籍传教士的响应。

1938年2月初,汉口圣公会的美国主教鲁茨让自己的女儿弗朗西斯·鲁茨组织了一个包括圣公会执事朱迪·克拉克、传教士约翰·福斯特与查尔斯·希金斯以及瑞士女作家伊洛娜·拉尔夫·休斯在内的国际慰劳团,启程赶赴华北。国际慰劳团在八路军总部受到了隆重的欢迎。

国际慰劳团只是众多国际友人支援八路军抗战的一个缩影。

全国性抗战爆发后,众多国际友人先后访问敌后抗日根据地,如实地报道了八路军的抗战功绩。其中,德国战地记者汉斯?希伯更是在1941年底第115师的反“扫荡”作战中,血洒沂蒙山区,牺牲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

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1936年来到陕北苏区,成为首批进入抗日根据地的外国医生。他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马海德。马海德巡视了陕北各个医疗单位,提出了改善根据地医疗事业的建议,受到陕北军民的热烈欢迎。马海德还参与筹建陕甘宁边区医院,并帮助新华社建立了英语对外广播。

作为中国和加拿大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中国家喻户晓;印度医疗专家柯棣华倒在中国抗日前线,永远留在了中国大地;英国学者林迈可被聘为八路军通讯部技术顾问及新华社英文部顾问,在延安建立了第一座国际电台,讯号可以到达美国旧金山及南印度洋。朝鲜作曲家郑律成在延安与公木合作创作了《八路军大合唱》,这部歌曲中的《八路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国际友人积极参与了八路军与敌后军民的各项事业,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责编:曾伟、盛卉)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