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遭受到盟军优势兵力的沉重打击后收缩至柏林附近,苏军基于政治层面的考虑不惜一切代价抢先攻入了柏林,第三帝国宣告灭亡,二战欧洲部分胜利结束。
1945年1月至4月中旬,德军在东西两线战场都遭受到盟军优势兵力的沉重打击。在东线战场,苏军已从东、南两面包围了柏林,距柏林最近距离仅有60公里。在西线战场,美英盟军进抵易北河,并向汉堡、莱比锡和布拉格方向发动攻势,距柏林也只有100余公里的距离。虽然德国已完全失去了取胜的希望,但希特勒仍然决心把战争进行到底。德军统帅部在柏林地域部署了两个集团军群的兵力,共约100万人、104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3300架作战飞机,陆军总部的8个预备师也用于柏林防御,此外柏林市内还有守备队20万人。
斯大林认为,苏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攻占柏林政治意义非常重大,因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抢先攻入柏林。为此,苏军调集了3个方面军约250万人,以及42000门火炮、6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7500架作战飞机聚集到柏林。1945年4月中旬,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对柏林发起总攻:以朱可夫元帅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作为先头部队从东面攻击,以科涅夫元帅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从南面攻击;同时,由北面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牵制住柏林以北地区的德军“维斯瓦河”集团军群,防止其向柏林增援。
4月16日凌晨5时整,朱可夫下达了总攻命令,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防御地带后,当天中午即进抵到德军第二道防御地带。但在争夺被称为“柏林之锁”的则罗夫高地上,苏军长久打不开局面,斯大林亲自下达军令状,要求务必于17日晚之前攻下该阵地。朱可夫派出骁将崔科夫亲率近卫第八集团军发起猛烈攻击,最终在17日艰难地夺取了则罗夫高地,苏军随后将所有的坦克兵团投入了战斗。20日晨,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库兹涅佐夫上将的率领下,抵达柏林近郊。南面的科涅夫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也在4月20日夜间突入了柏林市南郊。至此,德军在奥德河———尼斯河的防御体系被苏军全面突破。
4月24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左翼部队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柏林东南会合,切断了德军第9集团军与柏林的联系。4月25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从北面迂回柏林的部队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第4坦克集团军在柏林以西会合,从而完成了对柏林的彻底合围。同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所属近卫第5集团军西进到易北河,在托尔高地与西线美军第1集团军会师,这是苏军和盟军在三大战场展开对法西斯的战争三年多来首次会师,为了庆祝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会师,斯大林下令在莫斯科以324尊大炮齐鸣礼炮24响以示祝贺。
4月27日,苏军攻入柏林市,28日苏军逼进政府办公厅、国会大厦、最高统帅部所在的蒂尔花园区。30日下午3点30分,希特勒与妻子在地下暗堡里双双服毒自杀。下午6时,苏军士兵开始向俄军的最后一座据点国会大厦发起冲击,21时50分,苏军150师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利亚下士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柏林城内的战斗实际上已经结束。5月2日7时,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前往崔科夫的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柏林战役胜利结束。
柏林战役苏军共俘虏德军38万人,缴获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苏军也付出了30万人牺牲的高昂代价。5月9日,受希特勒继承人邓尼茨的委托,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向苏联及盟国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三帝国宣告灭亡,二战欧洲部分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