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正文

媒体称群众随手拍公车并举报往往实现精准打击

李伟

2015年04月03日19:44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管住公车“私奔”需靠问责发力

  新华网武汉4月3日电(记者李伟)公车“私奔”“乱跑”,一直让群众深恶痛绝。但仍有不少公务人员“心存侥幸”,我行我素,甚至变花样顶风违纪。对此类行为,须用雷霆手段,严肃问责,禁令才能生威。

  清明临近,全国不少地区晒出“成绩单”“警示牌”,一些公车私用案例被重点通报。有的地方纪委甚至逐一短信传达关于严禁使用公务用车私人祭扫、踏青游玩等活动的要求。相关规定,公务人员原本早该谨记于心,但仍有一些人让“纪委很忙”。

  人们能够看到,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多数公务人员能做到令行禁止,公车“私奔”现象得到一定遏制。但仍有少数干部坐惯了“私人独享”的公车,很难迈得动双腿深入群众。近日,新华社独家曝光的关于深圳“10人开会8个司机”的现象。这暴露出一些公务人员思想惯性中的享乐主义、行动中的奢靡之风,同时也说明管住公车“私奔”“乱跑”,绝非一日之功。

  记者在基层调研时,有纪委干部向记者坦言,现在部分领导干部“非常不自觉”:下班之,自家单位公车锁好不动,却利用职务之便向下属单位、管理和服务对象借司机、借车;驾驶私车却用公款加油、用公款维修保养,变向“揩公家的油”……这给监管带来一定困难。种种公车“私奔”乱象,挤占财政资金,浪费公共资源,并往往暗藏腐败。

  唯有监督给力、问责发力,时刻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种种乱象“歪风”方可彻底“封印”。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群众监督意识增强,随手拍公车并举报,往往便能实现精准打击,让“私奔”的公车无处可逃。

  有关监管部门对查实的公车私用问题,严肃问责。在追责直接责任人时,严肃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并对典型案例予以通报,让“迈不开腿”的干部付出代价。同时,将公务用车运行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规模,落实车辆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尽快健全制度,严防“一边用公车还一边拿补贴”的现象,是推进公车改革的重要一环。

(责编:袁勃)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