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亲情中华活动官方网站
人民网>>时政>>正文

董中原在全国侨联文化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

2015年02月04日10:0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弘扬“四个坚持”,做好“六个着力”

——在全国侨联文化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2月3日)

董 中 原

同志们:

前不久,中央书记处办公会议听取了中国侨联党组的工作汇报。受林军主席的委托,我向大家传达中央书记处关于侨联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关于侨联文化宣传工作的有关论述。

以上传达的是中央书记处关于侨联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关于侨联文化宣传工作的有关论述。我认为,中国侨联文化宣传工作近年来蓬勃发展,观念理念务实创新,内容领域不断拓展,方法手段不断改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传播实力明显增强,队伍素质显著提高,为传承中华文化、加强对外宣传、扩大侨联影响作出了贡献。特别是“亲情中华”主题活动,从启动到今天,七年来成果丰硕、影响广泛,特点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坚持”:一是始终坚持群众性,不断加强与海外侨胞的互动交流。无论是中国侨联组织的团组,还是地方侨联组织的演出,都能始终坚持演出团队的群众性,在演出方式上加强与海外侨胞互动交流,引导他们参与其中,使海外侨胞成为活动的主体,演出效果不断提升。二是始终坚持民间性,充分彰显侨联组织的活力。依托海外侨团做好海外演出的各项工作,邀请当地民众、主流社会政要观看演出,加强与当地文艺界人士交流,为“亲情中华”主题活动增添了持久的生命力。特别是赴台湾的交流活动,增进了同胞情感,在两岸民间交流中展现了侨联的特点和优势。三是始终坚持民族性,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侨联和地方侨联精心制定演出计划,组织富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的演出团组,呈现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合性,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得到了海外侨胞和住在国民众的喜爱和广泛欢迎。四是始终坚持公益性,服务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把满足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愿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需求确定演出内容、方式和日程,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成为中国侨联为侨服务的重要载体。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通日益紧密,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不断加深,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实际出发,努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文化宣传工作。在这种形势下,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日益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开展对外宣传中的积极作用。各级侨联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和侨联工作的意见要求,找准工作定位,把握正确方向,明确目标任务,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充分发挥侨联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就侨联组织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努力做好“六个着力”,简要谈几点意见。

一、弘扬民族精神,着力增强海内外同胞的关系和谐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与海外侨胞联系的情感纽带,支持海外侨胞弘扬中华文化是侨联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要职责。要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鼓励海外侨胞传承中华文化,积极支持华裔新生代、新华侨华人开展各种形式的寻根问祖活动,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圆共享中国梦,增强他们坚持走中国道路的自信。要加强侨乡文化研究,推动华侨精神的挖掘和阐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侨乡文化和华侨精神发扬光大,不断牢固海外侨胞与家乡的感情。要着眼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一步深化两岸侨界文化交流与合作,以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纽带、鲜明的文化烙印为基础,面向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的侨胞有序开展交流,不断增进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和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成果。要深入了解海外少数民族侨胞的文化需求,通过组织特色演出,深入宣传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深意长、心心相印,共同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

二、夯实民意基础,着力增强与世界人民的文化交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夯实我国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民意基础。各国间的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软”助力。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宗教不同,只有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让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各级侨联要立足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着力做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要认识到各国文化互有千秋,都应该得到尊重,要引导海外侨胞虚心学习、积极借鉴住在国民族文化的优点和精华,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使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和谐相融,让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使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要支持海外侨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中华文化与当地族裔文化交流融合,鼓励他们与当地社会共同举办中华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加强与当地民众的团结互助,充分展示中国人民讲信修睦、包容开放、和谐文明的优良传统,增进海外民众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了解,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加强统筹协调,着力增强侨联文化宣传工作活力

侨联的文化宣传工作既要符合侨联工作的总体要求,也应深深植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依法维护侨益、拓展海外联谊、有序参政议政、参与社会建设等职能作用之中。要树立侨联工作一盘棋意识,中国侨联与地方侨联应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广泛活动与打造品牌相结合、巩固成果与创新发展相统一、做好文化宣传工作与履行侨联各项职能相协调,不断推动侨联文化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要继续发挥侨联系统优势,上下联动,继续举办“亲情中华”主题活动、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和“亲情中华·汉语桥”等各类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活动,立足现有基础,打造新模式、探索新机制,扩展新视野,实现新突破,主动加强与有关方面联系,深入开展文化艺术、科学教育、观光旅游、地方合作等项目,为侨联文化宣传工作增添新活力、丰富新内容、实现新发展。要配合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依托现有成果,统筹项目资源,与海外侨团联合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展览、演出活动,配合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加强与遍布世界各地的几万所中文学校、数万个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系,支持开展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独特魅力的民族节庆活动,向住在国民众展示中华文化和中国形象,密切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夯实我国与世界各国合作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四、树立精品意识,着力增强侨联文化宣传的整体效果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应引导海外侨胞结合各自情况,与相关方面加强联系,开展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围绕打造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切实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各级侨联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确定活动主题,树立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深入发掘地方优势和文化资源,推动地方优秀文化项目“走出去”。通过协助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侨界文化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更多展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特别是配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发挥文化桥头堡作用,发挥沿线国家华侨华人作用,制定规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有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国同沿线国家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要充分发挥侨联所属的学会、协会、委员会和专家学者、智库作用,群策群力,通过召开研讨会、专题调研等形式,为侨联文化宣传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有益指导。

五、讲好中国故事,着力增强中国声音传播的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这是我们开展侨联文化宣传工作、创新工作载体和形式的重要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是鲜活的“中国故事”。许多走出国门的海外侨胞,都有着坚持不懈努力打拼、与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生动故事。要把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做好侨联文化宣传工作的基本功,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经验,融入一个个普通中国人、中国家庭和移民创业的故事之中,用具体、生动、有血有肉的方式与内容,呈现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反映中国人民精神追求,使国外受众能具体形象地感知中国、理解中国、亲近中国。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念和方法,探索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达,要坚持实事求是,努力出新、出彩,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见精神,使中国话语讲得有底气,让人听得进、听得懂,传得开,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六、创新服务方式,着力增强侨联文化宣传的群众基础

体系健全、组织众多是侨联开展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要优势,海外侨胞与家乡的联系更多地要落到基层。加强基层侨联文化建设,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各级侨联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实、做好、做到位。要推动传统侨乡、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事业单位、社区、镇、村侨联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挖掘本地文化精品,引导鼓励归侨侨眷与海外的亲朋好友通过新媒体加强联系、增进感情。要围绕侨界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加强新侨工作,满足侨界群众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要培育侨联基层文化活动人才和积极分子队伍,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让侨界群众当主角,成为基层侨联文化宣传工作的主体。要引导侨资侨企进入国家许可的文化建设领域,引导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开展文化领域的创新创业,鼓励他们与国内文化企事业机构开展有益合作。

同志们,春节即将来临,我代表中国侨联党组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责编:王斯敏(实习)、盛卉)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