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正文

强项保持优势 短板着重补齐

齐鲁回眸意正浓(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本报记者 徐锦庚 卞民德 潘俊强

2015年01月27日04: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寒冬时节,齐鲁大地看似荒凉的旷野中,正悄然孕育春天的元素。

在煤炭资源重地邹城,二次开发德国制造的工业机器人,被德国原公司以4倍价格采购;在牡丹之都菏泽,美丽的牡丹化籽成油、成粉,3亩土地可实现50万元的经济效益;在孔子故乡曲阜,传统文化被融入时代血脉,“乡村儒学”蔚为大观……

2013年11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历时5天,深入青岛、临沂、济宁、菏泽、济南等地的革命老区、企业、科研院所、文化机构,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表了重要讲话。一年多来,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以问题为导向,锐意进取,勇于担当,改革创新,蹚出一条新路子。

思经济强弱之辩——

挑出强项的“刺儿”,补齐弱项的“短板”

山东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让许多省份羡慕。但对照总书记的要求,山东省委、省政府更多的是看到成绩背后的不足: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科技含量不够高、能耗大、污染排放较重。

怎么“凤凰涅槃”“腾笼换鸟”?怎么继续当好“领头雁”“火车头”?山东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既要挑出强项的“刺儿”,让强项更强;又要补齐弱项的“短板”,让弱项变强。

山东如意集团,前身是济宁毛纺织厂。2009年,一克重的羊毛,在这里被拉长到500米,打破由意大利保持多年的180米的世界纪录。如今,创新已经成为自觉。近半年来,如意集团先后建成国内首个纺纱全自动成套生产线、国内规模最大的科技数码印染生产线,牢牢把握市场先机。

传统产业升级的背后,是山东依靠技术创新、让强项更强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山东省政府已专题研究9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另有27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正在修订完善。

挑出“刺儿”,强项保持优势,山东就有精力腾出手来,把存在的“短板”补齐,为今后的发展蓄力。

2014年9月,“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正式建成投运。时间不长,就聚集各类服务机构1258家,提供服务产品1956个,服务企业20万余家。

貌似普通的平台,意义却不一般。过去,山东民营经济整体数量少、发展慢,与广东、浙江差距不小。现在,山东着力改善营商环境,优化服务质量,全省17个设区市的中小企业想获得融资、法律咨询、科技创新等服务,皆有“全职保姆”。

“搭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让中小企业‘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山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王兆春说。

山东省还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20年,使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基本形成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

遵循强与弱的辩证关系,山东将生态文明理念化为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底线”。在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实施技术改造的同时,山东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倒逼各级政府“绿色”发展。

每到月初,17个设区市的市长们心里都绷紧了弦。上个月的空气质量如何,全部在网上公布,排名先后一目了然。而且,每个季度,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同比上升的设区市,要向省级财政交纳不菲的“罚款”,用于补偿空气质量改善的设区市。既丢钱又丢脸,哪个市长还能坐得住?

前些年,山东自我加压,以高于国家下达计划数3.5倍淘汰落后产能。2014年以来,山东又将重点转向火电、煤化工、建材、钢铁、石化五大行业。

解农业未来之忧——

蹚出经营的“新路”,插上科技的“翅膀”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不解决“谁来种地”的难题,发展越快风险越大。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尤其如此。

“6亩地全给别人种,旱涝都有五六千块钱的进项,咱再也不操心地里的事儿。”在临清市康庄镇康圣庄,村民盛红成了按时上下班的“蓝领”。

从2013年起,山东提出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比全国进度提前两年。

不种地的“盛红”们,通过土地确权有了财产性收益,吃下一颗“定心丸”。但对于山东省委、省政府而言,这只是刚刚迈出一小步,更大的目标还是蹚出一条新型农业经营之路。

“彻底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小农经济’,就得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山东省委农工办主任王泽厚表示,当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是为解放生产力,现在的“统”亦如是,要加快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

“以前家有几亩薄田,粮食也就够吃,穷日子摆脱不了。”在梁山县黑虎庙镇房那里村,周围的乡亲外出的不少,可张季银却执拗地留在了农村,当起种粮大户,还加入当地的粮食种植和农机合作社,一年纯赚20多万元。

“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在山东,当年凭着“三尺柜台一杆秤”流通城乡的供销社,现在有了响当当的新招牌。通过全程土地托管,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及万千农村。

地还是那些地,但种地的法儿不一样,效益更不一样。资源整合,农民抱团发展,让这土地里能“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2014年以来,山东新增农民合作社1.5万家,家庭农场发展到3.8万家,比2013年底翻了一番。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山东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9%的粮食、13%的蔬菜。亮丽的成绩背后,山东并非无忧:地少水缺,向土地、水肥要效益已到极致,如何实现新的飞跃?

2014年11月26日,牡丹籽油行业的国家标准公布。山东菏泽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菏泽尧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是这一国家标准的起草者。

菏泽市牡丹产业化办公室负责人陈学湘说,菏泽已摆脱单纯的牡丹种植,推进牡丹产品深层次研发,向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旅游观光等方向发展。“有这样的金刚钻,才敢揽这瓷器活,才有底气接过制定‘国标’的重担。”

滨州和东营广袤的盐碱地上,原本只能种点棉花,可现在一亩地小麦单产最高898斤、玉米单产最高800斤。依托科技部、中科院的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山东计划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力争5年内将辐射面扩大到1500万亩,预计可年增产30亿斤粮食。

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正是山东为农业再次腾飞开出的“药方”。

固文化千年之根——

弘扬传统的“精髓”,润泽时代的“土壤”

泗水县圣水峪镇北东野村,一年来各路记者纷至沓来。大家好奇:一群大字识不了几个的老农、村妇,咋就迷上了博大精深的儒学?

将传统文化融入新的时代,山东省一直在探索。北东野村的“乡村儒学”,最早是北京与山东两地的专家学者自发试验。两个星期一次的“儒学讲堂”,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农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村风民风为之一变。

说起这事,村支书庞德海“嘿嘿”一乐:“以前只听说过‘夜不闭户’,现在真的是亲眼见识了。”

在山东各地,“乡村儒学”渐有燎原之势。全省17个设区市都已建成尼山书院;1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900余个村文化大院举办讲座1.6万次,覆盖基层群众80万人次。尽管外界看法不一,但“乡村儒学”折射出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已成各方共识。

在城市社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同样浓厚。每逢周末,大明湖畔,山东省图书馆内的尼山书院人气爆棚。古琴欣赏、国学讲堂、金石拓片等传统文化体验,既有深度又接地气,让市民倍感新奇。

公共图书馆和传统书院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让传统文化的根须扎进现代“沃土”。目前,山东省已招募专家团队20余人、志愿者380余人,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还被国家图书馆授予荣誉称号。

“山东正着力构建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传播体系,打造世界儒学研究学术高地。”山东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介绍,2014年立项的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中,传统文化研究有196项,占了近一半。“以古籍发掘整理、东夷文化溯源、齐鲁文化重大题材艺术创作、孔子及儒家思想展示‘四大工程’为引领,用多种形式挖掘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说群众贴心入耳的话,树群众触手可及的杆。山东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以“孝、诚、爱、仁”为主题的“四德工程”,让善行义举上榜,为凡人善举立传。至今,全省逾万个村居、1000万群众参与。道德建设融入日常生活,点点滴滴中聚起人心不倒。

2014年8月的一个夜晚,“彬彬有礼教育学校”讲师金辉正在曲阜城南沂河广场上给纳凉的市民讲课,内容主要是如何待人接物、公共场合保持良好形象等。这时,发生一件趣事。

原本站在讲台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子,拖鞋、短裤、光膀子,听着听着,忽然消失了,没过多久又回到讲台旁,打扮已大变:蹬布鞋、着长裤、穿上衣。“他是附近一家酒店工地的农民工,听课后很受教育,觉得再不回去换身衣服,就听不下去了!”

用传统文化唤醒道德基因,让普通百姓知书达理。与此同时,山东将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沂蒙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帮助各级党员干部去虚火、做实工。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表示,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大省,在思想纷繁复杂的时代,要有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通俗化、大众化、时代化。“知行合一,重在践行,把弘扬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体现在公民行为养成中,使传统美德落细、落小、落实。”

齐鲁大地上,千年洗练的传统文化,战火中锻造的沂蒙精神,皆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利器”。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27日 09 版)

联系本文记者

徐锦庚
[留言][博客][微博]
(责编:王吉全)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