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中国社会报》日前刊发《“红色细胞”激活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瑶溪街道的探索实践》一文,介绍瑶溪街道在实施“红色细胞工程”中从五项机制建设入手,务求把实事做好,好事做久。
全文如下:
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部署,浙江省温州市委市政府总结以往经验、融合集体智慧,提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红色细胞工程”,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以党员干部为主体,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要求,充分激活与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功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执政能力,夯实执政基础,并选择龙湾区瑶溪街道作为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下沉力量、畅通渠道、营造氛围
激活传统社会要素,实现党员分类覆盖。为确保“红色细胞工程”落实落地,瑶溪街道党工委把工作重点首先放在党员的分类覆盖上。充分尊重农村的传统,以各村生产队为基础,结合地域相近、姓氏相同、兴趣相似等要素,组建活动单元,建立服务网格,把单元内的所有党员都作为该服务网格的“红色细胞”,并选配一名党员担任“红领队长”。“红领队长”负责该网格内的民情收集、梳理、化解,而网格内的群众联系则由党员各自认领划分。截至目前,整个街道已构建起一张49名驻村干部—92名村干部—206名“红领队长”—963名党员—6833户群众的“红色细胞工程”联系网络。
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畅通干群沟通渠道。在构建“红色细胞”联系网络的过程中,街道党工委不仅使用报纸、宣传栏等传统的宣传手段,还要求各村各小队都建立“红色细胞微信群”,把各村的两委干部、“红领队长”、全村党员加入微信群,第一时间掌握工作动态,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做到工作任务上通下达。另外,专门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强化流动党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利用瑶溪先锋公众微信平台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得党和国家的政策能第一时间便捷地深入基层,触及个人。
依托各类文化活动,塑造红色文化氛围。“红色细胞”志愿队伍与党员志愿者,积极入户走访,开展“党群齐心闹元宵”“关爱孤寡老人·送健康”“军民共建义务植树”“寻找最美红色细胞”“为困难家庭实现微心愿”等一系列“红色细胞”活动,以实际行动宣扬正能量,引导风气,净化心灵,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做实载体、落实服务、惠及民生
瑶溪街道党工委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总结出了“红色微圈”的工作模式,即以村党员干部为主体,通过“微走访”“微讲堂”“微心愿”“微议事”“微基金”等“五微服务机制”,着力构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连心解忧的工作机制。
“微走访” 主要以村内联户党员为骨干,联合联系部门、网格长、驻村干部等,按照“一周一访、一事一记”的模式,经常入户走访,听取民声。
“微心愿”主要通过“微走访”和设置“微心愿墙”,及时收集群众“微心愿”,并发动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共同帮助解决。
“微议事”主要是组织村内知名人士组建议事团,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难题进行“会诊”,并按流程层层上传、环环相扣。
“微讲堂”主要以村内人群聚集地为平台,安排议事能力较强的党员在固定时间为群众传递党声,收集民情。
“微基金”是由村内爱心人士自愿出资建立的一项慈善基金,主要用于解决百姓“微心愿”等微难题。
规范机制、加强保障、提升活力
在实施“红色细胞工程”中,瑶溪街道党工委从以下五项机制建设入手,务求把实事做好,好事做久。
信息督办机制。每月村干部召集“红领队长”开“红领提事会”,研究处理联户党员收集的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提交“党员议事会”进行集体讨论解决。“党员议事会”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街道。街道每月召开“红色细胞督办会”对难题进行集中会诊,以“抄告单”的形式落实交办,实行限时办结、督查问责。对街道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区民情调处中心协调解决。
党员教育考绩机制。创新“党员考绩月报表”,实施“党员考绩墙”,不断强化党员管理。实施流动党员证年审制,年审率达100%;建立社区流动党员微信群,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党风党性教育党支部,定期开展对被警示党员进行党性再教育和宗旨服务意识再提升等工作,对经教育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党员将组织关系迁到街道机关支部,对其作出处理。
活力提升机制。落实《瑶溪街道村干部工资报酬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及村干部外出报告(请假)制度,健全考核机制。强化街道全员考绩、竞争上岗等制度,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强化能力建设,加强干部学习能力、执行力提升,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强化瑶溪“三零工程”(即工作零差错、服务零距离、落实零障碍)效能服务品牌建设,通过“业务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组制、应急工作集中制”和“进村搞宣讲、进村听民声、进村解难题”,不断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密切联系群众。
激励引导机制。每季度开展寻找“最美红色细胞”等评选活动。每半年把“红色细胞工程”实施情况作为对村党支部和党员“五星争创”评星定级的重要依据。推行积分制管理,以分类为基础、量化为依据,把积极分子周期内累计得分作为入党考评的重要内容。
推行“红马甲”三定服务机制。在“红色细胞工程”中,实行“定时、定人、定事”,街道党员干部、村党支部党员每周二自主带头穿上标有姓名的红马甲到社区、村(居)走访群众、宣传政策、提供服务、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