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旺,长春地质学院1988年优秀毕业生,投身地质工作以来,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一步步用扎实的脚印,走出了一条最美地勘人的成长之路,成为地质勘查行业的佼佼者和排头兵。担任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院长以来,更是用严格创新的管理,继承和弘扬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以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个个丰硕成果。2013年,由该院实施的山东省苍山县兰陵矿区(古林-兰陵矿段)铁矿详查项目一举夺得“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山东省国土资源厅2013年度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山东省地质学会2013年度山东省十大优秀地质成果”三项大奖,刘兴旺也以出色的领导能力被授予“2013年度山东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勇挑重担的担当之美
刘兴旺在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工作后时时以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2011年7月,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原山东地质勘查院和泰安地质勘查院合并重组,成立新的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为国家财政补助收入的副局级国有地勘事业单位。两院重组,是机遇,也是挑战,1000多名职工靠仅有的一点地质事业费过苦日子的现实,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山东院领导班子身上。刘兴旺在困境面前勇挑重担,成为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当时最年轻的副局级院长。上任伊始,他就以自身特有的那种豪气和干劲,带领全院职工投入到企业化改革之中。他首先抓了两点:一是改革传统的论资排辈用人方式,让能者快上,涌现出了一批“80后”骨干中层。二是改革传统的收入分配模式,在保障离退休职工工资的前提下向一线职工倾斜。 良好适宜的政策,激发了在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地质勘查工作连创佳绩;安抚了离退职工的不满情绪,使他们老有所依。
不惧艰难的坚韧之美
苍山县兰陵铁矿的成功勘查可以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刘兴旺身上所蕴含的齐鲁人所特有的那种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他带领全院职工把一个个神话变为现实。
山东省苍山县兰陵矿区铁矿勘查项目始于2005年6月。早在1958年~1971年,苍山兰陵地区曾先后进行过3次磁测工作,并圈定磁异常,认为该异常的控矿地质条件与相邻的大型变质沉积型控矿地质条件相类似。由于种种原因,40多年来,先后有多家地勘单位以异常验证或找矿为目的进出过此区,但大多未取得理想的勘查效果,地质找矿工作一直难有大的突破。2005年,山东地质勘查院与临沂市土地储备中心达成协议共同出资对古林-兰陵铁矿进行勘查。
但在具体施工中,古林-兰陵矿区地层结构复杂,钻探施工难度大,钻孔轨迹严重偏离勘探线,影响钻探施工进度,勘探迟迟没有明确结果。这个时候,继续加大投入,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刘兴旺组织专家用专业的知识,和地质成矿和找矿理论做出判断,进一步加强了对该项目的全方位投入。组织专家顾问团及新技术研发组多次统计、分析和研讨,及时调整确定最佳工作手段和施工方案,采用了“联合物探法”、“陀螺定位下纠偏楔”、“LZ-75连续造斜器”以及“方位预留”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适合兰陵项目的勘查系统及勘查模型,一举攻克了目前国内固体矿产勘查方面的一大难题,使矿区钻探施工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工程见矿率快速提高,在施工进度、深部找矿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刘兴旺的坚持下,中化山东地勘人凭借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在这个别人望而却步的疑难地带不断攻坚克难。截至2013年初,该院在兰陵项目区共圈定矿体12个,完成钻探总工作量105834.97米,累计查明铁矿石资源量6.2亿吨,为特大型变质沉积型铁矿。古林-兰陵矿区的铁矿勘查成果,实现了山东省深部找矿的又一重大突破,有力地推动了资源山东建设,为在山东省寻找沉积变质型铁矿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
胸怀天下的睿智之美
刘兴旺院长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地质立院,矿业兴院”的方针,不断加强地质勘查主业建设,积极开拓地质市场,充分利用资质技术优势,积极为政府提供地质服务,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形成了地质工作国内国外全面开花的可喜局面:地质工作区域国内涉及山东、辽宁、吉林、山西、内蒙古、青海、新疆、云南、广西等10余个省区,在“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进一步巩固好国内地质市场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抓住机遇,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成功走向世界,经过多年开拓,该院国外涉及蒙古、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尼、马来西亚等二十几个国家。其中,工勘部门承担的乍得吉尔玛雅国际机场勘查及水井施工项目,合同额达到1298万元,产值、规模均创山东院工勘工作历史之最。物探工作多次得到甲方称赞,正悄然树立起中化山东院的物探测井品牌。测绘部门完成的“中国石油尼日尔AGADEM油田一体化项目AGADI油区工程测量”项目以其优秀的质量获得“2013年度山东省优秀测绘地理信息工程二等奖”。
这一个个国外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荣誉,正是对刘兴旺院长胸怀天下闯市场精神的充分肯定。凭借这种胸怀天下、不断进取、永不服输的开拓精神,刘兴旺院长带领中化山东地勘院吹响了向世界空白地质勘探领域进军的号角。
永无止境的钻研之美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山东院这一项项傲人成绩的取得,正是刘兴旺对地质勘查事业永无止境的钻研的结果。这位国家一级建造师,教授级地质专家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有广博的相关学科交叉知识,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他总是能就本专业技术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建设性意见,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
2005年至2011年,他在任原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泰安地质勘查院院长时就带领泰安院在地质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从单一的矿产地质向地质灾害评估与治理、储量核实、压覆矿产等地质延伸业发展,从以山东省为主,逐步走向省外、国外,由单一的地质市场项目向市财政项目、省财政项目,国外风险勘查基金项目拓展,从2004年地质经营收入不足20万元,拓展到2011年的地质经营收入2000万元,成为泰安市国土资源局重要的技术支撑地勘单位。
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扎实的地质基础知识,使这个学者型的院长能够随时参与解决地质勘查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不断学习新的地质理论技术,不断提高在地质专业及相关专业等方面的造诣,刘兴旺院长带领中化山东院领导班子,根据地质矿业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全院地质工作思路,科学指导全院地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他承担和参与完成的项目《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万象市赛塔尼矿区塔贡矿段钾盐矿勘探报告》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专业地质报告一等奖、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优质地质报告特别奖;《莫桑比克共和国索法拉省3504L矿区A、B矿段水泥用灰岩矿详查报告》荣获“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优秀地质报告特别奖”等多个奖项之后,刘兴旺在今年年初又荣获了“2013年度山东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刘兴旺这位最美地质队员正以胸怀天下的开拓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