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兴春,现任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副总工程师、临沂地质分院院长,自1988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地质勘查技术及管理工作,在多年的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扎实的地质基础知识。即使是近年来成为部门负责人从事管理岗位后,他的身影也经常活跃在兰陵、青海、栖霞、海阳等各个项目工地,和职工们同吃同住同工作,把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野外一线。
多年来,郝兴春曾先后负责 “山东省苍山县古林-兰陵铁矿详查”、“ 山东省沂南县龙头旺矿区西矿段深部金铜矿详查”、“ 山东省莱州市大浞河铁矿Ⅰ号矿体详查”、“ 青海省格尔木市没草沟-东支沟多金属矿预查”、“ 山东省栖霞市十里铺矿区金矿详查”等矿产勘查及多个地质科研项目,编写报告30余篇,发表论文6篇。其中:“山东省苍峄铁矿石门矿区走马岭矿段(中西部)补充详查”项目,获第六届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山东省沂南县龙头旺矿区西矿段深部金铜矿详查”获第六届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山东省含钾岩石(非水溶性钾矿)资源专题地质研究”获第六届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山东省蒙阴县关顶矿区钠长石矿Ⅱ号矿体详查”获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优质综合地质勘查报告二等奖;“山东省苍山县古林-兰陵矿区铁矿详查”项目,提交铁矿石资源量6.2亿吨,为超大型铁矿,获得中国地质学会授予的2013年度全国十大找矿科技成果奖,2013年度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在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时,他能带领项目组成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综合多学科多专业技术研究解决方案,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自2012年2月任院临沂地质分院院长以来,他带领分院人员积极开拓省内外地质市场,成功申报并实施省内外省直矿费地勘项目5个,开展市场项目6个。同时,根据我国地质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抓住和把握市场机遇,努力寻求资源勘查合作伙伴,与山东宝华万达矿业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资源勘查战略合作关系,为我院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成果,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为分院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困难其实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山东省苍山县古林-兰陵铁矿勘查属深埋藏隐伏矿体找矿项目,国内先例极少,自2005年6月勘查工作启动以来,出现了钻孔轨迹严重偏移,矿体空间位置难以控制等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致使勘查工作一度陷入停滞不前的僵持局面。郝兴春作为当时项目技术及现场负责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为使工作能够继续开展,使勘查工作产生新的突破,他曾多处收集信息,走访专家,带领项目组人员加班加点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组织召开了多次专家现场研讨会。在确定当时国内小口径深孔钻进技术无解决方案的情况下,经对前期已有钻孔施工资料的研究和规律统计,及对地质体地层结构特点的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对钻孔开孔施工方位角进行偏移预留,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陀螺测斜和磁法三分量测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时时控制,形成了“三位一体,综合定位” 的方案,进行了后续钻孔的设计。经施工验证,该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最终成果的获得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勘查工作中出现了新问题、新困难时,他提供了一次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机会,并总结出一套同类矿床勘查的新的技术和方法,在沉积变质型铁矿深部隐伏矿体找矿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该方法在周边矿区勘查工作中得也到了广泛借鉴和应用。
二、开拓西部市场,奋战青藏高原
2012年,郝兴春带领临沂地质分院,在青海省地质调查局成功申立了青海省格尔木市没草沟-东支沟多金属矿预查项目,项目位置处在海拔4300-5160米渺无人烟、山峰常年积雪的昆仑山上,工区面积120km2,初涉高原项目组人员有诸多不适。进入工区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昆仑山口,区内天气变化无常,且有野兽威胁,工作难度之大超乎想象。但为了我院能在青海立足,为了使我们能尽快融入青海地勘大队伍,他亲自带领全体项目组成员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一天天去尽力适应高原环境。
作为分院院长和项目组领导,每次进山,郝兴春总是身先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为第一次在青海工作的大家带路,预判危险,为承受着恶劣环境和巨大心理压力的项目组成员做出了勇往直前、不畏险阻的榜样。每次出山,郝兴春又总是走在最后,随时叮嘱大家要“小心脚下,踩实了再走”。虽是短短的一句话,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回去的路,让大家的心里一暖,在疲惫了一天后仍能充满力量,努力向前,安全回到驻地。在带领项目组开展工作时,郝兴春用他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严谨认真的态度感染着项目组的每一个成员,和他们并肩战斗,一起吃苦,一起克服困难。高原人烟稀少,无水无电,只能自备发电机,虽然是一台机器,但却和人一样,随时因为高原的恶劣条件而“缺氧”停止工作。为了不影响晚上用电,不影响野外资料整理,郝兴春经常冒着寒风,赤着双手,亲自把发电机一遍又一遍地维修、保养。为了让大家在忙碌一天后能得到充分休息,不被高原上肆虐的寒风冻醒,郝兴春每到下半夜总会悄悄起来,安安静静地给火炉加好炭,让燃烧的炉火陪大家度过温暖的一夜。
在一个基本与外界失联的区域,经过4个月的艰苦奋战,郝兴春带领的队伍圆满完成了预查任务,各项工作顺利通过了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野外验收,成果报告于2013年通过了专家评审,并顺利汇交。首战告捷,使该院于2013年度再次成功申立了青海省格尔木市野牛沟多金属矿预查项目,在青海地勘领域创建了一席之地,为山东院在青藏地区地勘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解放思维模式,创建勘查合作双赢新机制
近年来,地勘市场项目萎缩,地勘方面的各种投入逐年减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迫使资源勘查及经营方式逐渐与国际接轨,因此国有地勘单位与矿业企业合作已成为适应市场走向,并促进地勘队伍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征得院两委同意的前提下,郝兴春抓住机遇,建立了我院与山东宝华万达矿业有限公司的勘查合作关系,并在山东省栖霞市十里堡金矿详查项目上双方达成了勘查合作共识,使项目勘查投入有了较好的保障。两年来,经综合分析研究及多种有效的勘查方法手段的投入,终于在该区金矿找矿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所以,他的这种改变思维模式,创建更多合作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因此使他所带领的临沂地质分院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使我们的队伍对未来更加坚定了信心,充满了梦想。
怀抱着对地质事业的满腔热爱,近30年来,郝兴春在祖国的山川大地上镌刻下了一名地质人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奉献的足迹。他以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有效的管理方式,使临沂地质分院自成立以来创造了突出的工作业绩,连续多年被评为院“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连续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并于本年度被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授予了“优秀地质工作者”称号。
这名技术、管理双过硬的地质人,正用行动继续书写着他对地质事业的奉献和热爱,也用事实证明了他就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最美地质队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