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省(区、市)候选人>>安徽

范振祥:挚爱四十年 不了地质情

2014年12月22日15:42        手机看新闻

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地质科研组组长范振祥,1972年参加工作,从事野外地质工作40余年。本该退休在家的他现在仍然奔波在野外一线,为钟爱的地质事业奉献着余热。他为国家发现了潜在价值100多亿元的泾县乌溪金矿、东至兆吉口铅锌矿; 在旌德庙首发现了钨、钼、铋等市场紧缺矿种,为祖国的地质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9月获得“中国好人”候选人提名;2014年1月荣获“芜湖好人”;8月荣获第三届芜湖市道德模范提名;9月荣获核勘总院首届敬业奉献“道德之星”。

42年前,带着满脸稚气的范振祥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的人生之路,从此与地质找矿结下不解之缘。他曾从事过钻探、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矿产勘查、野外地质矿产科研和开拓地质市场等专业技术及组织领导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把爱岗敬业作为一种天职;把忘我工作作为一种本份;把立足本职作为一种责任;把勤勉尽责作为一种品德;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他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献身地质、找矿立功的诺言。

矢志报国 探矿专家

在40余年的地质生涯中,找矿是老范最着迷、最有成就感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如此无怨无悔、将毕身心血投身到地矿行业?范振祥的回答是:当初,我就是抱着“地质找矿,报效祖国”的信念走上地质工作岗位的。野外一线,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他凭着坚韧和毅力,坚守地质人精神高地。人渴了,掬一捧山泉;饿了,啃一口干粮。没有花前月下,难享天伦之乐,在杳无人烟的深山,想要聊天,只能对着大山和石头倾诉……

地质找矿需要整天在野外奔波,表面上看是体力活,但实际上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专业。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地质现象面前,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能就会错过获取重大地质成果和找矿突破的机会,范振祥同志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总是不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积极探索地质调查与找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工作中他总是随身装着一个小本子,详细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他掌握、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野外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他常说:“不跑野外情况不明,不去实践不可能有真知灼见”。在安徽泾县乌溪普查区域,树高林密、灌木丛生,常有豹子出没,地形切割强烈,落差较大。为了搞清区内的构造展布特征,他跑遍了分布在廊桥沿体两侧山坡沟谷。有一天收工时天已黑了,突然下起了大雨,他身背着沉重的岩石样品,滑下了情况不明的大陡坡,连人带样品一块掉入了水中,造成右脚腕扭伤。当费尽周折地爬出山谷时,他衣服全都成了碎片。回到驻地已是深夜两点多了,小腿红肿,布满了血斑。细心的队友突然意识到,当天正好是老范的生日。队员们打趣地说,这是大自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在泾县乌溪普查的日日夜夜里,他踏遍了这里的崇山峻岭,采集了大量的化验样品,积累了丰富的多金属找矿经验,辛勤付出终见成效:在泾县乌溪区域发现了较好的金矿远景以及其他矿带。

踏遍青山 功绩卓著

2006年,老范带项目组驻扎在安徽东至县杨老尖——龙门尖项目现场。他每天坚持在找矿一线布点、跑线。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岩层产状,看清岩石的构造,他每看到岩石露头,如获至宝,或爬或跪,总要把岩石仔仔细细地看个够。有好几次,差点被从岩缝里钻出来的毒蛇咬伤。六七月份在密不透风的灌木丛中,气温高达45℃左右,他不顾蚊虫的叮咬,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岩石露头,每次下山归来,他的手臂和衣服都被挂破了,但脸上却带着笑容。当队友问他为何这样高兴时,他就把手里捧着的、背包里的岩矿石样品一一取出,向大家介绍它们的意义,那份满足感使他早已忘记了在灌木丛中艰难前行的过程。他在东至兆吉口地区开展1:2.5万地质调查时,地表发现一处宽度达2米多的构造蚀变带内有铅锌矿化显示,通过槽探揭露验证,其刻槽样铅锌矿品位达到工业品位。他根据槽探见矿情况,进一步开展了少量的钻探深部揭露验证,其深部也见到了较好的铅锌工业矿体。范振祥根据收集掌握的大量一手资料,针对兆吉口特殊的地质条件创造性的提出“地质出思路,物探出靶区,槽井探出成果”的找矿思路,总结出“就矿找矿”等一系列的全新找矿理论,通过综合分析,选择有利成矿地段开展了1:1万土壤化探测量、1:1万磁法测量、激电测量等地质工作,发现了多处铅锌异常,并大胆进行了槽探及钻探异常验证。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老范发现的铅锌异常区域,现已探明储量50多万吨的大型铅锌矿,潜在经济价值数十亿元。在这片土地上,别人也曾踏勘过多次,但都是无功而返,而他却创造了奇迹。有人说这是偶然,但如果把他几十年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联系起来,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责任和敬业成就的必然结果。安徽省地矿局徐小磊副局长对此予以了高度评价:当年如果没有范振祥同志的认真执着的追求,没有他坚持用2-3米深的槽探追索验证,也发现不了杨老尖——龙门尖地区铅锌矿。两院院士常印拂说:东至铅锌矿的发现,对皖南地区找矿理论是一个重大突破。

2013年,已经退休的他,凭着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痴迷,范振祥老骥伏枥奉智慧,呕心沥血献余热,每天还和小伙子一样在野外踏勘。为了收集到较为详细、准确的野外第一手资料,凌晨天还蒙蒙亮的时候他就已经出发,翻山岭、过沟壑、穿密林、斩荆棘,中午只能吃一些冷馒头,喝几口冷开水,到傍晚时更要背负几十斤的岩矿石标本往工作驻地赶,有时候天黑了甚至是拿着手电或点着火把回来。有些地方因地形极为险要,危险很大,本可以放弃工作,但他以极强的责任心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崖上峭壁,最终完成了任务。他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地质找矿的累累硕果:在宣城溪口发现两条金银矿带,其金银品味较高,矿化连续性较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目前浅部钻探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其找矿成果进一步扩大,这是继前期东至大型铅锌矿找矿成果后取得的又一新突破。

地质情结 铁骨柔肠

四十年来,范振祥从事过多项地质找矿工作。在钻探岗位上,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大,整天一身泥浆一身油,战严寒、斗酷暑;在地调岗位上,长年奋战在基础性地质调查研究和找矿工作第一线,风餐露宿,爬山涉水,生活单调,更顾不到家庭。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论是在最艰苦的无为昆山地区铀矿详查中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还是当爱人不慎手臂摔成粉碎性骨折,他都无法照顾,能做到的唯有让这位热血男儿悄悄落下了眼泪,深感对不住爱人。即使如此,也未能改变他对地质工作的这份情结。他常说:“作为一名党员,他必须冲在前面做好表率。干地质工作,苦是苦了点,一件事情干久了,就有了深厚的感情……”

范振祥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挚爱地质事业40年,无怨无悔,在他的身上,展现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在他身上,生动地诠释了 “三光荣”精神的内涵;他用青春和汗水演绎了当代地质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无悔人生!

分享到:
(责编:刘昶荣(实习)、曾伟)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