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中央管理地勘单位>>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苗爱生同志介绍

2014年12月12日14:37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苗爱生同志工作照

苗爱生同志,男,1993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处长、总地质师、项目负责。该同志始终奋战在野外找矿第一线,热爱本职,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却为找矿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不限努力,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包头市文明市民和包头市昆区十佳职工标兵、包头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核地质系统先进生产者光荣称号、包头市“新世纪人才工程”拔尖人才。

一、坚定理想信念,自觉遵守维护企业规章制度

(一)他始终坚持不断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用科学发展观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认真学习十八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以“服从组织、团结同志、严格管理、努力工作”为准则,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他深知,科学技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为铀矿找矿事业的发展做出成绩。

(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苗爱生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教育,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了自身的价值取向,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侵蚀,树立了正确的人生坐标。他能强化自我约束,加强党性修养,明悉法律法规,筑牢思想防线,拒腐防变,维护了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良好形象。苗爱生同志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把党组织的温暖通过自己传输给每位同事,用自己的爱心让员工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着周围的同志。

二、勇于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勇挑重担乐于奉献

自参加工作以来,苗爱生同志被分配到野外分队,先后在二连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从事铀矿找矿工作。二十年来,一直坚守在野外生产一线。野外地质找矿工作,是一项较为艰苦的工作。但苗爱生同志从没有抱怨过一声,挑剔过一回,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一次调动照顾。从刚毕业分配的学生,到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能手,他常讲的一句话“打钻就是在打钱”,因此,他每布设一个孔位都要反复查阅资料,进行研究对比,开展专业讨论,最后确定最优方案。他立足岗位、勤勤恳恳、恪尽职守。由于成绩突出,先后担任过地质组长、技术负责、项目负责,在项目管理中,将质量作为生命线,体现一个“严”;在钻探工程部署时要求要“慎”,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做到“细”,成果落实要做到“实”,以落实大型铀矿床为目标。他以对铀矿找矿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铀矿找矿进程中,谱写了我国铀矿找矿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突破。二十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着,顶酷暑、冒严寒、斗风沙的历程,打造了他不怕挫折,乐于奉献,知难而进的性格,为其他同志树立了榜样。

近年来,苗爱生同志同时担任《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地区铀矿资源调查评价》、《鄂尔多斯盆地大成梁—代杜梅地区铀矿调查评价》、《鄂尔多斯盆地柴登壕—罕台庙地区铀矿调查评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定布拉格地区铀矿地质调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柴登地区铀矿勘查》、《纳岭沟达拉特旗铀矿详查》和《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大营铀矿西段铀矿普查》、《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整装勘查区关键基础地质研究》等多个项目的项目负责,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但他从没半点怨言,任劳任怨,顶住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坚持把每项工作都做到最好。特别是在多个项目同时需要向上级部门上报材料时(立项论证、设计审查和野外验收等),由于承担项目较多,工作集中,工作量大到一般人都无法承受的地步,他却仍然没有退缩,迎难而上,经常连续几天每天休息不超过4个小时,加班加点出色的完成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所承担的多个项目均获得单位领导和甲方负责人的一致好评,并多次获得中国地质学会、中核集团以及地矿事业部等颁发的各种奖项。通过他所承担的多个项目的开展,分别落实了皂火壕、纳岭沟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大营特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巴音青格利中型铀矿产地和乌定布拉格大型铀矿产地,超额完成了地矿事业部下达的资源量任务。

经过不懈努力,苗爱生和他的队员们通过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在鄂尔多斯东北部落实了我国首个超大型砂岩铀矿床并成为重要勘查基地的消息相继被《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内主流媒体报道。

三、攻坚克难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不断获取佳绩

在二十年的铀矿找矿工作中,苗爱生同志先后担任国家、集团公司重点铀矿找矿项目的技术负责、项目负责,主要负责项目的技术工作。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新的找矿环境,苗爱生同志始终坚持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实际工作中,他坚持现场了解钻孔岩心资料,进行现场编录;坚持及时总结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他总是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与同志们一道商讨、总结规律,凭借自己总结归纳的铀成矿规律、控矿因素与成矿模式,落实了我国第一个特大型砂岩铀矿床,填补了我国无特大型砂岩铀矿床的空白,也对我国解决铀资源瓶颈问题起到了很大作用。

他积极贯彻党的领导方针、政策,更是勤于思考,立足实际,在大队领导的带领下,承担了中央基金项目《内蒙古东胜大营铀矿普查》,此项目受到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对勘查成果作了重要批示,徐绍史部长、汪民副部长以及中核集团和自治区领导亲临会战现场的指导。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他为核事业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

苗爱生同志主持并参与完成的项目取得的成果也多次获奖,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全国十大找矿成果奖2次,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次,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铀矿找矿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组织完成的QC质量小组课题分别获部级二等奖和全国一等奖,在地质局组织的资料展评会上,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矿找矿项目获综合成果一等奖;在二0八大队地质学会上发表的论文也多次获奖;2006与2010年苗爱生同志荣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和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四、心系职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领导班子的他,心里总是装着群众,惦记着职工,尽量调剂时间,合理安排生产,让分队职工适当休息,和家人团聚,处理家务。考虑到野外生活本身的艰苦性、枯燥性,他组织职工群众开办职工书屋、成立阅览室、欣起青年之家、修建洗澡堂等等,这些最贴近职工生活的举措,不仅保证了野外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提升了职工饱满的热情,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带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和谐地质家园的发展。他还利用加班时间为新职工开展各类学术讲座,以增强他们对新工作的认识,更好的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为铀矿找矿增添新的力量,提升团队铀矿找矿的战斗力。

地勘二处现有职工近50人,以70、80后占了大多数,现在又有了90后。年轻人的加入不仅给这支队伍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激情和创新。这些年轻人大多都是本科生、硕士生,专业上都是好苗子。可是,苗爱生同志发现其中有个别年轻同志比较满足于现状,不爱钻研业务。找大铀矿急需专业技术人才,怎样才能带好这支队伍呢?他想方设法给年轻人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鼓励他们搞科研。在鄂尔多斯东胜地区,经常有科研所搞实验、大专院校在这实习等等,苗爱生就经常组织年轻技术人员与这些科研所和大学的专家们一起野外调查、学术研讨。他对大家说:这就等于把大学搬到了家门口啊,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学点。在生活上、学术上的关心,激发了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团结战斗,奋力拼搏,工作上群策群力,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彼此关心,这样不仅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出色的完成了分队承担的各项生产任务和地质局下达的提交资源量指标。

多年来,苗爱生同志和其他同志一道奋战在戈壁、草原上,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业绩。

苗爱生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立足于本岗,做到敬业、乐业、勤业、精业,踏实、努力、用心干好每一件事,不断为核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真正做到了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的党员模范力量,并以身作则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分享到:
(责编:徐娅文(实习)、曾伟)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